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关史料,运用文化学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与传统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彰显;运用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与传统体育自身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实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增强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与价值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育作为生态教育和美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开辟了"以美育人"的新境界,完成了传统美学教育的生态价值转向,表达了中国审美素养发展的当代诉求.开展生态美育,是建构正确的生态审美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现实困境,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实施路径:生态美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就其思想道德状况作出了基本的评价.总体来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爱国热情高,务实进取,道德面貌呈健康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政治思想认识模糊和功利性、自我利益化倾向明显、道德状...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和探索的优秀素材。分析"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丰富校园"五四"文化、拓展学习形式、挖掘"五四精神"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体育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思政理论等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高校体育在育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策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强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打好"晓之以理"的育人基础、加强"动之以情"的育人重点、坚持"持之以恒"的育人习惯、抓牢"实践锻炼"的育人核心、营造"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真正促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精神的成长与磨炼,走向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工匠精神"一词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能够运用精湛的设计技艺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研究,并在其中体现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精神动力支撑、内在条件培养、创新思辨源泉、思政教育根本、职业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提升.在新时代培养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文章以当前江苏高校大学生生态美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对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生态美学教育的意愿度及心理预期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生态美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受"智育至上"、"经济至上"、"国家功利价值第一"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以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为旨要的广博的文科教育的衰落,造成人文关怀、社会理想的沉沦乃至大学生社会价值感、道德感的普遍降低.寻求并实践真正的大学精神,培养通才,是大学教育之目的,也是我国杰出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长期保障.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价值应该由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天人合一的杰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载体,是生态文明精神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需求,而且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体现出了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看,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高校生物专业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投资转移,创意型创业异军突起,为高校大学生"轻创业"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注重新常态创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创意型创业的概念、形式、着力点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敬畏感是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情感,它是在对人类自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力量有限性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自农耕文明之后,伴随着人类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脱巫",生态恶化就逐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那份原有的和谐关系也逐渐被打破.如今,当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重建二者的和谐时,也应该给寄存于人类精神本质当中的那份原有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现今的文明社会当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凝练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应明确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积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尤其要将之渗透到校园精神的培育中。这不仅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感知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提高大学生主观应对性,并辅助他们摆脱精神贫困,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树立自强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其经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因此,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学生精神贫困概念的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进而从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寻找引起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主观应对精神贫困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文化即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校园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校的和谐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高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也是促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希望,只有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及实际需要,把握民族精神的发展内涵,才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更好地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任务。高校要牢牢把握理论教育、实践养成、环境熏陶三个维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环境和谐发展、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关键问题,剖析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提出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如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一直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大学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精神状况和大学生“精神成人”等相关命题进行理性探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辩证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