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做一盏"节能灯"--低耗、高效,照亮每一个学生.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节能"的工作品性,需要课前的充足"储备",这"储备"起码应做到两点:一是对教材的准确解读;二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教材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忠实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潜在的价值,并进行再创造,真正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乐学的有效素材,让本该在我们视野内的这道“风景”显得更美。  相似文献   

4.
何月珍 《儿童音乐》2016,(12):66-67
很多教育专家都曾讲过这样的话,当代的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师"等等,教师要上好课也要做研究,而教师要做教研,除了用心研究自己的课堂以外,还应该多听多学他人的授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具有虚实相映的属性和特征,语文课堂相应地也应该做到虚实相映.然而,虚实相映的规定性却被实用性挤占了,淹没了.要改变这种教学局面,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虚实相映的规定性及其重要作用,同时在生活中做一个虚实相映的人.语文教师之"虚",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虚实相映的语文是理想的语文,虚实相映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因为教师总认为教材编写者已经给了我们一幅完美的"锦绣"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去多加"推敲",多加"琢磨",看一看能否添加些什么,想一想能否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从而把教材细节做"亮",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功效.下面的一些多此一"举"的做法,可以说是教材细节开发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8.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应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和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用活、用好教材.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该深入解读习题,把习题变活,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习题的内在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解题策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供发展创造的机会,以改变"听得懂而不会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是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用教材时不要盲目地唯本、唯上,更不要受一些思维定式的束缚,要活用、用活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要真正实现语文"减负"这个目标,真正激发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应该从教师的增负入手,必须要求教师向语文教学的课堂要效率.本文结合课前的备课、教材的处理、教法的创新、课后的作业布置等方式.从做好课前教师"增负"、课堂"减负"、课后作业"减负"三大方面具体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课堂评价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然而,当前很多教师课堂上不自觉地陷入"模糊性"评价的误区,不仅未能真正发挥课堂评价应有的价值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对课改理念把握简单,教材解读肤浅,教学语言空洞,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产生"模糊性"课堂评价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精髓,深入钻研并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评价时机,苦练评价的基本功,努力使评价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杨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152-152,F0003
本文分析教材中数学活动课的作用,提出数学活动课应该突出"动"和"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学应该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做出新的思考"两课"教材应有新的发展;"两课"教师的培养应有新的起点;"两课"教学的方法应有新的突破;"两课"教学的评价应有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学生的情意需求,培养其健全人格,需要把"物化的"教材转化为"人化的"情意.情意层面的教材转化面临着现行社会风气、教学进程、教师工作压力等的阻碍,需要教师克服困难,提升自己的情意素养,致力做一个教材的情意转化者.在教材转化过程中,情意和认知是有机结合的,应该寓情意提升于认知活动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情意教育并不丧失知识的理智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朱郁 《中学生物学》2005,21(6):23-25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本文就如何创造性地构建教学设计,把发展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学校就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人生的价值,引导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心动"才能"人动",因而,善于经营"人心"是校长经营学校中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价值取向,课程、教材以及教育评价的"离农"倾向,这种倾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针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离农"倾向,本文建议:农村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高考政策适当向农村考生倾斜.  相似文献   

20.
每逢新教材一发下来,不少教师都会长长地舒一口气-以为这下可得到"法宝"了.有严谨、科学、实用、高效的新教材做后盾,还怕学生的素质不"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李渔语)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必须更新,这是势所必至,理有固然,可是若因此而陷入"教材决定论"的泥潭,就难免不自误误人,贻害无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