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亲情与友情是苏轼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2.
亲情和友情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元素,对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生建立亲情和友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亲情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心,在建立亲情过程中要本着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原则,构建和谐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陆烨 《文教资料》2008,(35):9-10
亲情与友情是王维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亲情观与友情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王维文就是这些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4.
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思乡、归隐”是一个十分醒目的主题。本试图通过对这些诗词中怀归情结的表现、成因、消解方式等的剖析,揭示其思乡归隐意蕴中政治、哲学等层面上的深层内涵。从另一个侧面透视苏轼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感悟其灵活洒脱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倍受后人崇仰的学巨匠。  相似文献   

5.
试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不仅是我国古代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智者,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在他的诗词中有较为全面的展示。以苏轼的诗词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讲究理趣,这一时代审美风尚在苏轼诗歌创作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苏轼的诗歌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二是充满禅趣。因此,苏轼的诗词,情与理完美统一,理与趣相互交融,使宋代诗歌达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从创作之丰富,作品流播之广远,以及后人广泛喜爱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其诗、词、书法、绘画对后代精神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8.
苏轼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艺术成就极高。对于散见于其诗、词、文各类文体中具有"谐趣"之美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多样的艺术风格,更深刻地领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着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角度观照,来探析苏轼及其诗词中高扬的生命意识、追求自由以及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等为特质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徐州担任太守的近两年时间里,共创作诗193首,词24首。这是他继杭州时期的又一次创作的丰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豪放风格的进一步成熟;清雄风格的进一步保持;清新风格的首次探索;题画诗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李之仪与苏轼交谊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对他了解很少,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比勘相关资料,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他与苏轼的交往和两人相似的人生遭遇作了分析,他们之间交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彼此共同追求的学事业为纽带,还有他们相似的人生态度、人生体味、生活情趣等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是对苏轼黄州时期咏花诗的审美解读。黄州贬谪是苏轼人生旅途中的非常重要时期。他的感情,他的人格操守,他的内在精神,通过咏梅花、海棠、老枳等得以寄寓。章从三方面对其黄州咏花诗予以赏解,指出咏梅诗是其精神格调的映射;咏海棠诗是其灵魂道德的投影;咏老枳诗是其美学情趣的展现。由此也能看出苏轼对诗品与人品、物与我等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3.
陶潜与苏轼因所处时代背景、个性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其心态也有很大差别,集中体现为自得与自适的不同。四个角度来比较两:(1)自我意识与理性精神;(2)悲与乐: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3)境与通达;(4)避世与入世。  相似文献   

14.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但他对苏轼的承袭和吸收同样明显。陈与义的诗词同调,纪事题序的运用,词中大量用典,诗词句的化用,无不显示出苏轼对其的沾溉之迹。陈与义豪放之词风,使词论家不禁发出了“逼近大苏”之感慨。陈风格之清丽,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学苏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论亲属法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律行为又称为身份法律行为,是指对于亲属的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产生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亲属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种属关系,亲属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下属概念。实施亲属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亲属行为能力。亲属行为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人具备一般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行为人具备亲属行为能力的特殊要件。亲属法律行为一般要进行登记,得到国家承认,才产生该亲属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诗文中普遍存在叹"老"的情结。苏轼叹"老",但善于积极地消解"老",主要方法和途径就是"隐",即隐于田、隐于梦、隐于酒,无意功名利禄,达到超尘绝世,淡泊宁静的"闲"之境,以返归自然的态度对待现实人生,从而探索生命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诗重说理与唐诗重抒情是唐宋诗歌的根本区别之一。苏轼善于把握形象,创造形象,用鲜活生动的意象去映现哲理;注重观察,概括提炼,用令人寻味的情境去揭示哲理;从而使其好多诗歌中都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闪光,人生哲理的火花在迸发,从而体现出一种非凡的哲性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苏轼浩繁复杂的散体文章中,论说散文是一大类,而在其论说散文集群中有关历史人物论又是一类抢眼的文章。苏轼一生先后有四篇文章专门议论评价管仲,其议论评价的重点及表现手法都有差异。比较这些文章的差异,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显示出苏轼早期论说散文与后期论说散文审美价值演变的一些特征。这些演变特征是其人生阅历磨励的结果,是其文学思想的新变与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从“有为而作”到“以意为主”、从“有所师法”到“苏氏法门”的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元明戏曲、小说作品中,苏轼是重点描写和歌咏的对象之一。文人笔下的苏轼形象凸现了辛酸落魄、放浪疏狂、冷静旷达和耿直敢言等个性特征,与历史上的苏轼有一定差异。元明文人在文学作品中对苏轼的重塑是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复古与尚俗两种文学风潮决定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