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国际足联颁布"艾尔顿法则"的基础上,对卡塔尔足球"归化+青训"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出一条适合于中国足球现状的"中国足球特色归化之路",旨在为我国归化外籍球员及青训的道路提供启示,也为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直接归化国外实力强劲球员为本国出战,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成绩,但由于缺少了本国民族认同感,对我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而归化阿拉伯地区的精英小球员,经本国青训培养,可增加球员的归属感以及文化认同感,在球队实力提升的基础上,还会使归化球员与本土球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男足归化外籍球员正在进行,虽然部分球员归化手续几近完成,但仍有不少人基于伦理、法律等因素质疑归化的正当性。结合体育全球化的背景来看,球员归化因不违反体育精神且不涉及意识形态,从而合乎伦理要求;因不违反国内外法律等其他规范性文件,从而在法律上是正当的;又因其总体上收益高于成本,从而符合经济理性;所以球员归化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在未来球员归化的路径选择上,外部法律制度应当降低入籍标准,内部管理制度应当提高归化标准,才能将球员归化对国内足球人才选拔体系、管理体系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了SWOT-PEST矩阵分析、数据统计、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尝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角度对影响归化球员发展的机遇、优势、挑战、劣势四个外部及内部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归化”外籍球员并非万能,但将成为和青少年培养、职业联赛齐头并进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亚洲“归化”球员的现象,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与道德规范就应该去接受、发展,而缺失法律或道德支撑的则应主动摒弃。运用SWOT-PEST矩阵挖掘现阶段归化球员的问题所在,提出了发展型、多元型、扭转型和防御型等战略建议,为归化球员合理规范选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一国家战略要从促进青少年国民性形成、带动群体活动开展、提升竞技体育影响力以及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思考。研究认为,足球是一项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足球项目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项目以及群众体育的开展,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推广足球这项世界性运动,能够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力;足球产业的发展对改善我国体育产业落后的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军 《体育科技》2014,(2):61-62
对亚洲篮球"归化球员"现象和"归化球员"现象给亚洲篮球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归化球员"的引进国应当合理引进能够真正推动本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高水平球员;对于我国来讲,现阶段还不可能引进"归化球员",但我国篮球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其他国家的"归化球员"现象,制定我国篮球运动长远的发展战略,培养有潜质的本土球员,创造属于中国男篮自己的球风特点。  相似文献   

6.
颜强 《新体育》2020,(1):110-110
国家队主帅空缺,归化球员数量増加,但有关危局中的国家队是否要增加归化球员数量的种种猜测不见答案,中国足球一团乱麻,彼此牵扯,具体工作在拖沓中不见寸进。轰轰烈烈宣扬了一段时间,和俱乐部投资人也有过2019年11月在上海的通气会,以中超限薪为主要内容的“新新规”再也没有了消息。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体育强国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武术是体育的一部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产业是体育强国的一部分,其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十四五”时期,对武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体育产业献策献计,推动“十四五”时期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欧洲足球俱乐部球员跨国流动政策问题。结论:与欧洲足球俱乐部球员跨国流动政策的研究观点相反,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中有4个国家联赛还是由本土球员构成,即本土球员占据了总球员数量的50%,只有德甲的外籍球员数量超过本土球员。意大利和西班牙更多使用21岁本土球员出场,西班牙和意大利愿意花更长时间培训青年球员,使本土球员得到长足发展,为各自一流的球队环境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群众体育基础不扎实、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建设滞后、体育外交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突破路径: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均衡发展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实力、加快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外交整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10.
在竞技体育全球化的今天,运动员归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改革开放后,中国竞技体育逐步走向世界,必然要面对运动员的归化与被归化问题。为探讨这一问题,在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源起、演变过程及现状特点,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竞技体育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被归化是竞技体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目前这一现象多集中在传统优势项目,但潜优势项目也开始出现被归化的现象;国人对运动员被归化的看法不一,但总体上朝认同的方向发展;应当辩证地看待运动员被归化的现象,它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外广阔运动员归化市场的吸引、国内运动员激烈的竞争环境、运动员自身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收益等。面对日益增多的被归化现象,应当理性对待,使之有利于中国和全球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完善制度规范并实现依法归化,同时应当改善国内环境和条件,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以竞技体育发展的隐性指标为视角,探析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指出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应充分利用建立邦交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推广我国的成功经验,宣传"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以点带面、层层渗透,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竞技体育项目的拓展上,可将奥运弱势项目分散到各省市,利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优势,打造和形成具有各省市地方特色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演进视角对日本足球归化运动员进行研究,将归化演进历程分为业余足球主导期、职业足球改革探索期、职业足球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归化运作逻辑体现:以技术足球理念为基准,合理实施归化行为;以填补位置短板为目的,提高国家队竞技水平;以保障职业角色转换为举措,营造良性发展氛围;以规避资源挤占矛盾为导向,逐步改变归化价值取向。启示:我国应厘清主体责任和发展理念,做好归化顶层设计;正视国家归化需求,消解文化融合与社会认同障碍;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扩大归化行为示范效应;把握足球运动规律,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大项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训练理论的建设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力量、耐力性周期项目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与控制,运用"疲劳-适应"模型解读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以德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为例,诠释当代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为背景,介绍英国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体系。"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赛前减量训练理论"的发展、"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和"训练与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当今世界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训练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奥运会是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大熔炉,在外国人了解与欣赏中国体育的同时,大量外国体育将进入中国,研究体育本土化内涵具有现实价值。以本土化概念为基础,从体育本土化的历史角度考察,我们认为:体育本土化是立足于中国,使外来体育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中国本土体育,批判吸收外来体育,产生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各层次、各个方面的既不同于原有本土体育又不同于外来体育的新的中国本土体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全部96名运动员进行沙滩排球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结果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结论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下的体育叙事,不仅要阐发疫情期间体育事件及其社会意义,更应揭示不同体育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未来体育转型的应对策略。基于叙事的角度,以访谈的方式,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东京奥运会延期、体育组织治理、奥运备战、居家体育、体育在线教学、体育中考等热点事件和话题。认为: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呈现持续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特征,在"转危为机"的话语下,应借助政府的积极行为,实现体育行业与体育产业的多层次融合,增强对消费端的刺激,提高体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动力;②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凸显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危机,引发对中国体育赛事治理效能的思考,给奥运备战带来挑战,促使运动训练由传统化模式向集群化工业模式转变;③空间重叠与权力空间渗透造就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成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催化剂,引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形成自觉行为更高的群众体育"在地化"驱动模式;④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促进文化与体育的互动与整合,深刻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定。其要素主要包含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文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得出新时期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应以人文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调整和促进竞技体育结构,优化发展学校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8.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练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传播、宣传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文章是在建设文化与体育强国视野下,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工作重点,分析探讨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思路,探寻如何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