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形结合是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的主要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文章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概述,论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特点,提出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幼山 《学周刊C版》2020,(13):141-14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这种方式,将重点和难点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减少了一定抵触心理,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课堂上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拥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本文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谢为勤 《亚太教育》2022,(4):119-121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知识,还应了解、掌握数学思想,其中数形结合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指导中,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其理解数学抽象理论、探寻解题思路、提升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结合数学知识讲解、数学习题讲解等内容设...  相似文献   

4.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之一,隐藏于数学知识中,但又高于数学知识本身.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数形结合思想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将其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解题能力,促进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论文就以此切入,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形结合思想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更加了解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材的编辑,是建立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对初中生而言,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认真上课、反复练习而获得,但是这些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对他们来说却是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进去.由于数形结合思想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领悟、明白,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从教材的挖掘、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数形结合思想把直观的图像与教材中设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好奇心。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学习的兴趣,并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吴子林 《学周刊C版》2014,(11):149-149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更加了解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尚金星 《亚太教育》2024,(4):146-148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通过转化数与形来掌握数学知识,习得学习方法,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基于目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意识、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途径、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训练。以期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1):69-70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技巧。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与形的转化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将具体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杜黎明 《天津教育》2021,(9):179-180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可以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本文对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展开探究,意在加强对学生数学教学引导,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林超 《天津教育》2021,(3):176-178
"数学实验"是一种为了获得某种数学结论,检验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而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特定物质条件下,在多种思维活动的共同参与下,最后领悟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而"支架式教学法"则以"最近发展区"为指导,只在超出学生当前水平时,教师才给予"支架"协助,直至学生能自己承担任务或掌握知识。因此两者的结合,需要教师在将实验的精神赋予学生的同时,构建恰当的教学支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综合的意义 它既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学习知识 ,又是一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维” ,同时还让学生通过锻炼形成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学教学论课程“过程+体验”模式的构建,充分挖掘、及时激活师范生心目中的数学教学“缄默知识”,在过程中感知其“缄默知识”并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缄默知识”,反思自己的实践以及所观察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适应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认为数学是初中学科中最难学的,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对此,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寻找可能阻碍初中数学授课成效的相关原因。笔者在总结以往的课堂经验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时,教学效果是最佳的。将数形结合与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能够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对此,笔者经过研究分析,简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形结合法的好处,并根据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对数形结合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analyses a short teaching episode in a multilingual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 South Africa where the teacher is using a participatory-inquiry approach. The episode is used to illuminate the general claim that such an approach,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demands it places on teachers and learners, can create specific dilemmas of mediation. Teachers are often aware of dilemmas they face. However, what can be obscured is how a participatory-inquiry approach can inadvertently constrain mediation of mathematical activity and access to mathematical knowledge.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数学CAI课件的设计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技术性与使用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特殊原则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数值与图形相结合,数学实验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展示数学美与数学欣赏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对天津市6个区县94所学校415名数学教师,天津市4个区县11所学校440名学生的调研,发现:(1)学生方面,对"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自我认知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在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力表现上存在不足;(2)教师方面,在自我反思、引发学生独立思维与变式教学上存在问题;(3)相关性方面,第一,班级规模与"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息息相关;第二,补课次数越多,学生越倾向于过多记忆数学,教师对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方面的指导就越弱;第三,教师越不重视每节课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活动,学生自我感知学习的压力越大,也就越不喜欢该教师;第四,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越多,课上越不重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也就越不重视引发独立思考与实际应用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活动;第五,课上,教师越不重视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阐述各自的观点或解题方法,越不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布置给学生的课下作业就越多,学生也就越不喜欢数学学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给出概率论中的几个矩不等式的浅显证明,然后通过构造随机变量给出数学分析中几个重要不等式的概率证法.沟通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概率论在数学分析研究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