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2.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3.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其实,评论员文章是党报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代表本报编辑部发表观点,因而政策性高,原则性强,文风严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好的评论员文章是一本期刊的灵魂,带有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可以以它的敏锐、前瞻、深刻、独到而吸引读者.读者通过评论员文章一是可以感受新思想、新观念;二是可以从中找方法,寻门道,理思路;三是可以对照工作,总结得失,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6.
据回忆文章介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胡福明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编辑考虑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发表时不署作者本人名字,征得胡同意,发表时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为什么署“本报特约评论员”就能增加文章分量。扩大影响力呢?评论员是写评论文章的行家里手,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多是集体策划,多人参与集思广益写成的。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为了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许多报纸强化了对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的追求.由此成就了报纸评论的辉煌。但应看到,并非所有的评论体裁都如日中天,大体上,贴近新闻的时评、短评、点评以及思想性深、穿透力强的大型政论文章势头更猛,而杂文和评论员文章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映和重要引导作用。这样,当我们读到6月初以来中国青年报上陆续发表的署有评论员个人姓名的评论员文章时,就象感到一缕清新和畅的风拂面而来,眉目因之一爽,精神为之一振。7月初,新华社也播发了老资格评论员彭迪署名撰写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9.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蔓延时间长、危害深,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造成了深远影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2020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新华社连续播发的一系列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重视。这些文章均刊登在各大报的显要版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显示了新华社评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围绕重大问题 发出响亮的声音 今年以来,新华社先后约请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全党全国的重要工作,撰写了一批评论文章,在不到半年的时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初抗击世界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期间,湖南省<郴州日报>充分发挥评论作用,在一版连续推出22篇本报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抗冰救灾舆论导向,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14.
国家档案局2020年12月12日发布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在内的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北京海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对今后的历史研究、工作查考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借鉴意义。要想充分发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价值,必须对零散分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范畴加以明确,从而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慧晏分别批示,要求各级档案部门重视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责成省档案局抓紧制定落实措施,确保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要求落地生根。随后,省委办公厅就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将加强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纳入2020年厅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地市报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关键是要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我们以为这个特有的优势便是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特有的风格便是一个“土”字.可以说:地市报一些好的评论都展示了这个“土”特点,土到好处便成文章,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选土题所谓选土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市报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的评论题目。像《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样事关国家大局、负有历史重任的重型评论,我们地市报写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像《张家口日报》在全国获奖评论《在平均数字的后面》,就发挥了地市报的优势。这篇评论透过形形色色平均数字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真相来。比如一个130口人的贫困山村,年人  相似文献   

18.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好的评论员文章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带有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以敏锐、前瞻、深刻、独到而吸引读者。《伊犁垦区报》坚持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配发各类评论员文章,以弘扬主旋律,打响主动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4月中旬至6月初,在一个多月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民日报充分发挥评论优势,连续发表了两篇任仲平文章、两篇社论、16篇评论员文章、28篇人民论坛、24篇今日谈。这些评论,紧密配合党中央、国务院防治非典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紧随抗击非典斗争的形势发展和疫情变化,把握大局,导向正确,筹划周密,推进有  相似文献   

20.
聚焦     
唐山市档案馆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接收工作圆满完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文件要求,唐山市档案馆在前期指导规范整理的基础上,对2020年度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进行依法接收,共接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包括市疫情防控办及16个疫情防控组)档案资料7800件进馆,其中文书档案7760件、照片档案40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