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说,昨天,我在商店买了一个白色正方形相框(出示相框),想将它妆扮得更加漂亮,准备在相框的四周围上一根红绳子。请想一想,老师至少应该买一根多长的红绳子才够用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一问题?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多。二、探索与交流学生拿出与相框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和一根绳子,开始探讨绳子长度的计算办法。有的用绳子在正方形纸上围一周后,量出围的那段绳子的长度是60厘米;有的用尺分别量出正方形纸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各边加起来,即15+15+15+15=60(厘米);有的量出正方形纸一条边的长…  相似文献   

2.
一条长绳子     
宝宝在路上捡到一条长绳子,宝宝不知道绳子有多长。宝宝跑去问鹦鹉,鹦鹉说:“不知道!不知道!”宝宝跑去问小猫,小猫摇摇尾巴“喵喵”叫。宝宝来到大树下,大树“沙沙沙”地响着,好像在说:“我知道!我知道!”宝宝看着大树的胖肚子,突然明白了,他拿起长绳子,在大树的肚子上绕圆圈,一、二、三,总共绕了三圈。宝宝说:“原来,长绳子有三棵大树的肚子那样长。”一条长绳子@金建华  相似文献   

3.
师(拿一根直的毛线展示给学生) :同学们 ,这根线非常……?生 :非常直。师 :我在两头给它打上结(边说边打结) ,我们叫它“端点” ,现在这根直的线就有了两个……?生 :两个端点。师 :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它有多长?(生量)师 :像这种非常直 ,又有两个端点 ,还可以量长度的线 ,我们就叫它线段。(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同时板书课题)再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线演示一遍。评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 ,所以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来说明线段的特…  相似文献   

4.
一、启导思维 ,求异创新(一 )同一题材 ,多向思考。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思维的反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起初可以多选用一些能明显地多角度来阐述的题材 ,让学生练习写作。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设定这样一个情境 :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人物 ,伸开双手 ,撑开双脚 ,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 ,右手想要努力去抓住另一根绳子 ,然而他却抓不着。于是老师问学生 :“如果这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 ,该有多少种办法呢 ?”学生自然会热烈讨论 ,积极发言。然后 ,教师把握住这一契机 ,请学生各自自拟题目 ,将课堂上的活动记叙下来。学生所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一、导课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长、正方形卡纸 ,问 :“这是什么形状的?”边贴在黑板上。提问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除了这些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看图填算式:□○□=□。其中第3题的画面是:4条鱼,头尾相接,两条画成一对。学生将第3题填成算式“2+2=4(条)”,板书在黑板上。对此,老师问:“这是谁填的?”学生陆文应声站了起来。师:陆文你再想想,这样填对不对?  相似文献   

7.
田心 《湖南教育》2004,(3):19-20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一位七年级的数学教师为讲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2的解集,叫了6个学生上讲台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拿出一根绳子,问学生:“这根绳子有什么作用?”学生答:可以量长度,可以捆东西……上台的学生手里拿着写有数-1,0,1,2,3,以及箭头“→”的纸板,组成了一条数轴。教师指着这排学生说:x>2的数就是手里拿着2的学生的右边的数。就这样活动了一下,前后大概花了几分钟。教师设计这么一个活动,笔者猜测是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认为课堂内应该有学生的活动,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又没有什么可以热热闹闹的活动开展,教师左…  相似文献   

8.
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一位教师板书课题后用醒目的红粉笔在“错”字下面画了一道横线问:“这句话是方志敏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小段,并板书了重点词语。接着教师又在“错”字下面画了第二道横线,问:“为什么说敌人想‘错’了呢?”随着教师的指点,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并回答问题。黑板上出现了描写敌人第一次搜身的两个动词和两组表示结果的关联诃语。最后教师又在“错”字下面画了第三道横浅,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边划边议描写敌人第二次搜身的动词和方志敏同志痛斥敌人的言语、神态,  相似文献   

9.
一、在测量、自学中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教师用油印印发如下五图,要学生用尺量每个三角形每边长度,得数记在图上。量完后问:“这些图的边长有哪几种情况?”“哪几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图形?这种图形各部份分别叫什么名称?请大家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1.口算:①8加6得多少?再加8呢?再加6呢?②14加9,和是多少?又加14,和是多少?再加9,和是多少?教师将一长方形和一任意四边形贴在黑板上,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是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再指任意四边形问:这个图形也有四条边,也有四个角,能不能说它也是长方形呢?学生:它有四条边,但是对边不相等,它有四个角,但四个角不都是直角,所以不能说它是长方形。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12.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错用“板书”一词。例如:“随着学生的交流,我有重点地在黑板上板书,特别强调‘剥’字左下部分的写法。”“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让学生齐读。”“板书”何意?板:黑板。书:写。“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字”的意思,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见《现代汉语词典》“板书”条)前者是动词,是偏正式合成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这种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如“炮击“”雪白”等。后者是名词,也是偏正式合成词,不过不属于“状十动”结构,而属于“定十名”结构。(定语为“在黑…  相似文献   

14.
教三角形概念时,一教师引入新课,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看到的三角形后,手持三角形教具,问:“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答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随即板书: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概念,教师还出示下列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相似文献   

15.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采用下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师:(把两条黄金鱼贴在黑板上)这是几条黄金鱼? 生:这是2条黄金鱼(师板书“2条”)。 师:(对正2条黄金鱼,2条2条地贴出6条红金鱼)这里有几条红金鱼? 生:有6条红金鱼(师板书“6条”)。 师:黄金鱼有几个2条?红金  相似文献   

16.
某教师教学《圆的面积》的方法是——首先提问:“你们已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学生答完,教师指着黑板上画的一个圆问:“那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以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不等学生回答,教师接着说:“其实,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难,你们看一看课本就会了。”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景,了解分数产生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只苹果图,问:把这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能分得多少?再出示一根米尺,请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问:连续量了几次?剩下的够不够1米? 指出:人们在等分物体或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分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二、直观演示,感知分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19.
一烦:明明有黑板,偏要贴卡片。美其名曰省时间。实则板书不过关。二烦:课件连成片,一屏一屏晃人眼。三烦:“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挂嘴边。弄得学生空喜欢。四烦:左一问,右一问,问得学生不着边。你也说,他也说,引导全靠提问牵。五烦:堆积资料乱拓展,正事没干好,闲事忙不完。六烦:课堂上把学生叫“孩子”,“亲切”但观念没转变。师生关系应平等,新的理念是伙伴。七烦:朗读课文音不正,感悟内容没有法,以读代讲就算完。八烦: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喜欢哪段学哪段。教师作用在哪端?这是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九烦: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航…  相似文献   

20.
老教育家叶圣陶曾中肯地告诫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意味着教师不止是口头上说教 ,在行动上也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每个行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这种影响往往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企贤曾习惯于在板书之前将粉笔顶端坚硬部分掐去 ,随手扔在地上 ,动作干净利落 ,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 ,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习题时 ,都不约而同地把粉笔头掐去扔掉。王老师问学生 :“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呢 ?从哪儿学来的习惯 ?”学生们回答说 :“我们是跟您学的 ,您每次写黑板时不都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