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英语的alliteration和汉语“双声”是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该文论述了二者在历史上的作用、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并从内部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英语的alliteration涵盖的内容只有极小部分与汉语“双声”重合,其绝大部分内容都超出了汉语“双声”的内容范围。所以alliteration应译为“头韵”,而不应译成“双声”。  相似文献   

2.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是听觉的符号。语言的这一本质决定着语音修辞手段在人类言语表达中的重要地位。英语中有各种各样的音韵修辞格,利用音韵形成乐感达到生动、形象描述的目的,所产生的音韵美是原作神韵的一部分。头韵即是其中较常用的一种。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中最早出现和使用的辞格,其形式是连续重复靠近字词的头一个音。运用头韵不仅能使语言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还有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强化内容等修辞作用。 由于头韵是利用语音达到修辞效果的,而现代汉语中没有头韵这一辞格,与之相似的是双声(如“踊跃”、“洋溢”、“慷慨”、“惆怅”),因而英语中的头韵很难用汉语双声词来翻译,也未必能找到相对应的押韵词。如何翻译这一在汉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英语中常用的辞格?据笔者观察,作为补偿,以求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的韵味,翻译时,可采用汉语的四字词组、叠字、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有大量的摹声词、重言词及双声叠韵词,这些词汇正是汉民族语言特有的“诗歌功能”借上古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大展示。汉语中特有的“诗歌功能”是借助“摹声”唤醒的——摹声萌芽了诗歌;而摹声这种“婴儿语的启迪”又孵化了“重言”,即“叠字”,同时又间接地孕育了足以显示诗歌潜能的另外两种模式——双声、叠韵。重言叠字的结果是使语言的“诗歌功能”更为充分和完善,即在语音的错综组合中显示规律变化的音乐性,构成韵律的基础和条件,而重言加上双声叠韵,就基本具备了生成汉语诗歌的韵律前提。因此说,“摹声”唤醒汉语中的“诗歌功能”,摹声的具体化是重言,重言催生了双声叠韵,而重言和双声叠韵正是汉语音乐性的基石,是诗歌得以成为“诗歌”的韵律基因。  相似文献   

4.
英语广告口号中头韵修辞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语广告文案的精髓,口号中大量应用头韵修辞。英语中的头韵对应于汉语中的“双声”,但前者比后者的应用要广泛得多。基于此,在英语广告口号的汉译中,除了充分利用汉语的音韵修辞以外,还要借助于其它手段进行补偿,如四字格、对偶、排比、固定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并且各自的语音系统不尽相同,所以英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的修辞特征既有些许的共性,又存在着跨文化差异,探讨不同语言中音韵美的翻译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并且各自的语音系统和文字结构不尽相同,英语头韵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存在着很大差异,探讨不同语言中音韵美的翻译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采用英汉对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中的双声,重叠,以及一种形式比双声重叠更灵活的语言现象与英语头韵的相似之处:一是语言现象存在的历史悠久;二是语言结构类似;三是语用面广;四是表达效果相同。从广义上讲汉语的修辞中是应该有头韵辞格的。  相似文献   

8.
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到《尚书》中的“平平左右”在《诗经》中写成了“便蕃左右”,于是突发奇想,觉得汉语中的双声连绵词可能是其叠音词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便挖空心思地想道理,千方百计地找佐证,写成了一篇《双声连绵词成因浅探》,有两三千字。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双声叠韵联边词的词源、形式及修辞特色等方面对“双声叠韵联边词”这一汉语中独有的词汇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从实用的角度对某些例证加以赏析,以期对这一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信奉现代联绵字理论者多把其所谓"联绵词——双音单纯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本文以黄廖本《现代汉语》所举"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为例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它们都不是什么"联绵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所以致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押头韵作为与英语语言联系密切的修辞格在语篇中起着强调等作用。为了达到翻译中的语体风格再现,可以在英译汉时将英语的押头韵转化为汉语的韵母押韵,在汉译英时将汉语的某些独特表达转化为英语的押头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13.
头韵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增强语言表现力。由于汉语中不存在头韵修辞格,因此头韵的翻译成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实践充分利用汉语的多种语音修辞手法,可以再现英语头韵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it强调句”是英语表达中一种常见的句型,但它在使用当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往往被人忽视,导致使用错误。本文旨在对“it强调句”中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使用问题,主谓一致问题,引导词的省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关于“it强调句”句子结构分析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略论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形成特点和数词“三”的文化内涵 ,并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我们称所有的对称、和谐、整齐为对称“整”,包括双音节词、成语、句子的对偶、排比及语音的押韵,除此之外的都称为“散”。汉英语言整散有诸多不同之处,亦有不少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了两种语言追求对称、和谐的共同心理,不同之处可能与语言符号形式自身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英通用杂话.上卷》由在华西人编写,是我国早期出版规模最大且对"中国各体英语"的"洋泾浜化"产生积极影响的读本。但《华英通用杂话.上卷》以官话标注英文,存在明显的语音缺陷,更缺乏被中国社会认同的基础,只是"中国各体英语"学习模式渐进式演变进程中承上启下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