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作曲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此剧不仅树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创新里程碑,还成为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即爱情三部曲。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结合二三十年代艺术歌剧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运用合唱、领唱、二重唱、四重唱、重唱与合唱相融合等歌剧演唱形式,增进了歌剧本身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3.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位上世纪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的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作品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通过剧情背景和艺术特征分析,对歌曲的演唱部分的艺术处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演唱中进一步准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5.
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的百年诞辰,由王泉、韩伟改编,施光南进行谱曲而成的。本文以该剧中子君的第一首抒情咏叹调《一抹夕阳》为主线,从作品的原创分析、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歌剧《伤逝》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并不是戏剧性的代表人物,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依旧穿插着"莫扎特式"的戏剧性表达,本文以歌剧《狄托的仁慈》为例,将从情节的戏剧性及莫扎特音乐的戏剧性的成因逐一阐述。歌剧《狄托的仁慈》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正歌剧,而"戏剧性"作为歌剧音乐的一个特殊要求,就是要求歌剧中的音乐必须能够表现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发展的始末,表现出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相似文献   

7.
《风萧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第一部抒情歌剧中的片段;是一首女高音歌曲;是女人公子君的一首咏叹调。本文就笔者的理解从剧中主人公形象、演唱心得及情感在歌唱中的意义等来分析,使自己在演唱时更加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的情感起伏。  相似文献   

8.
歌剧在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音乐的运用等方面与我国的传统形式的戏剧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其选择的素材均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歌剧演唱中要完成角色情感的转换,不仅需要演员有优秀的演唱技巧,更需要演员掌握歌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歌剧中的人物相结合,从而使歌剧演唱中角色情感的转换得当,使歌剧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法国歌剧《维特》是以描写一位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的,夏绿蒂这一人物形象在歌剧中起到重要作用。作曲家马斯内能够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使音乐线条起伏扣人心弦,给人一种震撼的满足感和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0.
重唱是歌剧中的重要形式,它以其多声部织体的音乐结构与特定的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在同一时间段表达不同人物的内心思想从而推动戏剧情节不断发展的特点,成为歌剧艺术中音乐与戏剧表达的关键因素,对于歌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歌剧发展史上,将重唱作为歌剧艺术重要戏剧表现手段的革命性作曲家是莫扎特。他之所以重视歌剧重唱的创作,是因为重...  相似文献   

11.
《胜利者归来》这首独唱场景是作曲家威尔第《阿依达》中的重要唱段,作品极具戏剧色彩,音乐形象丰富,极具舞台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歌剧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状态,以及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多尼采蒂是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其歌剧作品多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的名著,富于乐观主义精神和时代气息;善于塑造音乐形象,结构戏剧冲突,能够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本文介绍了多尼采蒂喜歌剧《爱的甘醇》的创作背景与故事梗概,揭示了其音乐特征与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篇》是根据《木兰辞》中木兰故事改编后,艺术家倾力打造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剧,使我国的歌剧成功的走向了世界,在我国的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形象是人物及性格在戏剧冲突中的逻辑发展和完整呈现,分析木兰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从她的人物性格出发。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篇》中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主要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分析研究,着重分析"木兰"细腻、敏感的女儿郎形象,从歌词创作中通过把握歌词的深层含义,希望将直观的谱面知识重点、要点转化为更加细腻动人的表演歌唱中,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动态,来更好的完成"木兰"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唐璜》这部歌剧应该是其艺术水准的顶峰之作,"众多行家将其视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歌剧",~[1]莫扎特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使音乐与戏剧高度紧密结合体现了其高度的艺术造诣,本文针对于歌剧《唐·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乐曲分析进行了探究,通过对其音乐分析和戏剧中人物个性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度的了解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歌剧《图兰朵》为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图兰朵》作为意大利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产物,在戏剧效果与音乐效果上达到了完美融合,在该部作品创作方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本文就以普契尼较为鲜明的异国情调歌剧作品《图兰朵》为例,通过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歌剧中女高音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背景、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这首咏叹调在演唱中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方法,并着重对作品花腔部分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阐释,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歌剧中的歌唱与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歌剧的整体音乐风格等紧密相关,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等重要功能。分析歌剧《原野》音乐创作特点,探讨该剧金子唱段的戏剧功能及其演唱处理,启示演唱者把技巧处理与情感处理有机结合,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完美演绎人物角色与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由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歌剧在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部杰作。在这部歌剧中,音乐语言具有了新的通俗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以音乐对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本文对该作品中进行综合分析,将该剧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方位地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歌剧是西方重要的表演艺术之一,以歌唱和音乐作为表达剧情的主要方式。歌剧《伤逝》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将我国的文学作品用西方歌剧的形式呈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第一部侧重心理表演的抒情歌剧经典名作。本文以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为研究分析对象,从咏叹调的创作背景、剧中人物个性的剖析、作品情感的处理、巧妙生动的二度创作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主人公心理情感变化与个性特征着手,结合自身的长期学习与舞台表演经验,对作品《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和呼吸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演唱者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20.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喜歌剧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的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的民谣歌剧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的重头戏,作为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莫扎特在喜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质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表现的深度.他以惊人的天才,总结了歌剧200年的发展,其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对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