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爱菱 《教师》2011,(32):98-99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情、因美向善、因美求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高尚美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以教育学生知道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为己任.音乐课既是审美感知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索、认识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审美为中心、遵行审美教学的规律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与审美     
对章进行审美,应从章的语言中品味美、从情感中把握美、从形象中分析美、从意境中领悟美、从结构中发现美、从而达到审美效果。审美能力是一种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直观的,而又不无理性制约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春》历来为人称道,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优秀美文。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文提出,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以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管理需要适应历史潮流,将审美融入管理,以实现科学管理的审美化、人性化。欲使审美融入管理,需要在管理中确立现代的审美理念,培养现代的审美人格,通过管理实践中的审美教育,使生命美、生存美、身心美、崇高美、形态美、容貌美、气质美等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人生价值观的内在构成。将审美融入管理,不仅能够使被管理者的精神得以净化,心灵得以满足,体能得以积蓄,智力得以提升,而且能够提升管理者的审美智慧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因此,管理活动的审美融入,是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伍家沟丰富多影的民间故事充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审美理想,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以善为美、以义为美、以孝为美、以忠贞为美、以智慧为美。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笔者有感于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即以教师的审美代替学生的审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草就此文呼吁以学生为主体的审美教育观,让学生自己发现美、体验美,以达到观照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诗人(文人)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使美的自然更美,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就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谈些意见 ,供老师们教学、研究作参考。一、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多重功能审美教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 ,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直接功能在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使学生通过舞蹈实践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提高其审美价值取向评价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孟祥英 《教育艺术》2006,(8):50-51,36
汉字是一种美的文字,其美主要表现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从汉字的审美性特征出发来观照语文教学,既可以比较到位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又能较好地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遇,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的精神悦乐和静逸型的人生境界内审美。内审美跟文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联系与区别,境界审美与其他内审美的联系与区别,都将展示审美的另一世界的奥秘。内审美"是立足于美学史的一个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夸张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求异心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并根据其心理机制,论述了英语夸张辞格创造出的形象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翻阅中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其中有不少文章文质兼美,读来令人陶醉。这类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诸如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细细品读,慢慢欣赏,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审美因素灵活开展教学,那么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9.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审美素养是美育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活动发生的基础保障。文章拟从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审美素养内涵的思考,构成以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体验的审美素养教育为纵向支柱的美育模式,以及以美育为出发点,以美启善、以美求真、以美塑健、以美促劳与德、智、体、劳的相互关系为横向连接的五育协同模式,探讨审美素养在“五育并举”中的建构作用,加强审美素养,达到完善人格教育的理论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