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各个城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某些热播电视连续剧,这是因为社会新闻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手段,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新鲜、通俗、有趣。而它在家庭故事、人伦道德、人生祸福方面的报道,更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社会新闻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和情绪无形中也被带入社会新闻节目里,如果习焉不察,它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心理,妨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进程。关于这点,在社会新闻对女性题材的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价值范畴是对事物满足某种需要的功能的概括。价值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相对性。社会行为的显著特点是目的性和选择性。所谓选择实持上是价值的发现、选择与发扬。所以,任何社会行为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所谓新闻批评价值,就是体现在被批评的新闻事件、事实中的一种满足受众和社会正义或正当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越强,新闻批评价值越大,批评报道就越能得到社会的欢迎。可以说,新闻批评价值的大小决定着批评报道的成功与否。探讨新闻批评价值,对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证新闻批评的有效性,提高批评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主要是根据新闻事实以及事态发展的趋势,进行多角度切入、精选材、深报道,以求能够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策划”的时代,在很多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都可见策划的影子。同样,以全面报道社会、经济、生活为己任的新闻也越来越频繁地与策划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沈建平 《新闻世界》2004,(9):50-50,47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深度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注重系统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它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结合事物的实质,阐明对事实的见解和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简言之,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展望  相似文献   

8.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9.
李峰 《新闻爱好者》2005,(12):57-57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因其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全息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和思辨性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迅速崛起,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成为各电视台的一面旗帜、一种声音。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职工思想活跃,各种矛盾纵横交织,企业领导人迫切需要有力度、有深度的报道给予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笔就近年来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对深度报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化立场,即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视点来考察社会现实生活。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是指新闻记者、编辑在采写、编排新闻时具有一种女性意识,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男性的角度来表现妇女,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女性的报道,其女性主义视角主要体现为: 一、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妇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新闻对…  相似文献   

11.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彭宁 《记者摇篮》2004,(7):45-45,42
对社会新闻的定义,有多种叙述,反映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但基本要义是相同的,即以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为报道内容,这类新闻具有社会性强、人情味浓、可读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参与式报道,是指传媒根据报道需要,派员以特殊的社会角色或公开体验,或隐蔽暗防,或参与报道的活动之中,对需要报道的对象或过程,采取接触、参与等方式进行深刻地体验、感悟或组织,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普遍规律,以独特的社会身份予以反映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浅谈批评报道的选择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露 《记者摇篮》2004,(2):54-54
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是新闻传媒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它所形成的舆论监督是一股潜能巨大的传播力量,既可以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可以对社会现状构成消极的破坏作用。优秀的批评报道,不仅使受众能了解到社会的种种消极因素和阴暗面,更使人们坚定了惩恶扬善、积极上进的  相似文献   

16.
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引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等都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分析判断社会动态、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新闻批评的过程中,新闻媒介能否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除了受到客观条件、新闻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记的社会责任感,它体现为新闻记报道的新闻要对自己负责、对媒介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孙米密 《新闻知识》2001,(11):21-2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变化,直接反映这一变化的社会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关注,各媒体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社会新闻栏目在各类媒体上方兴未艾,具有真善美的优秀的社会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当然,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新闻作品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小报不顾社会效益、不顾影响,刊登一些格调低下、倒人胃口,几乎和文字垃圾一样的所谓社会新闻作品,既不能体现时代之真,无美可言,更不是为社会作了善事,只能污染群众的耳目,败坏新闻事业的声誉,为使社会新闻的报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曹东 《记者摇篮》2004,(1):45-45
近年来,案件报道正以其特殊的报道内容日益引起读者和舆论的关注。但时下也有些报道为满足少数读者的猎奇心理。单纯注重商业效益,使案件报道应有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诲淫诲盗、污染视听、腐蚀社会的恶果。作为党报的政法记者。结合自身的编采经验,要避免上述不良影响。我认为对案件报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新闻策划?至今尚无权威定论。有人认为,新闻策划主要强调编辑记者对报道事件的提前介入,是对新闻的判断、选择和设计、开发。也有人认为,新闻策划是一场演出的导演过程,等于制造新闻。孰是孰非,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新闻策划广泛应用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之中。人们清醒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