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目的:1.复习50以内正数、倒数。2.学习100以内的正数、倒数,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形成。3.训练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能力。4.重点复习整十转折处。活动准备: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幼儿课前学会儿歌《种萝卜》、《种豆忙》、《快长大》。3.儿歌字卡3张。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序数的概念。2.学习由少到多排序。活动准备: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课前学会儿歌《仔细听》、《站好队》、《看转盘》。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学习数与物的对应。 2、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黑猫警长》录音磁带。 3、数字卡片,儿歌字卡一张。 4、幼儿课前学会儿歌《真勇敢》。  相似文献   

4.
1.学习运用符号,比较数的大、小、一样多。2.在操作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数的大、小与多、少之间的关系。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幼儿课前学会儿歌《不能错》。3.教师课前学会儿歌《大嘴巴》多》。4.儿歌字卡一张,教师自制大、小、多、少、一样多汉字字卡各一张。  相似文献   

5.
1.学习按大一小排序。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公鸡、小鸡、狮子、兔子、西瓜、桔子、草莓放在插板上)2.自制郊游挂图一副,动物磁铁图片若干。《去郊游》磁带一盘。课前学会儿歌《金箍棒》。  相似文献   

6.
活动内容:“比多少” 活动目的:学习比较物体的多与少,并能说出多与少的部分 活动准备: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课前教会儿歌《苹果鸭梨比一比》、《翻过来》、《比一比》  相似文献   

7.
1.初步培养幼儿的方位概念:上、中、下。2.会正确地认识上、中、下方位。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课前把需要用的小棋子都摆在插板上。一、游戏导入1.复习1-10的点数教师弹琴“十个小朋友”,幼儿随琴声边唱边插棋子。(收棋子也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集合概念及点数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数字卡片、演示板、课前在小插板上摆上若干动物棋子、音乐磁带“找朋友”、“好朋友”、儿歌《放一起》。  相似文献   

9.
徐菁 《今日教育》2009,(7):23-24
活动目的: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 2.学习50以内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相似文献   

10.
【课前思考】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表”上摆“珠子”的操作活动.写出所摆的珠子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课前我进行了学情调研。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 2.培养幼儿形成10以内数的数概念。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上一堂成功的课.至关重要的是制定好教学目标。但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目标不具体 中班数学活动《巩固8以内的数》的目标有二:1.观察纸牌什么地方一样和不一样:2.能排列成各种形状。前者未明确要求幼儿观察纸牌的什么(大小、形状、颜色、图案,还是图案的排列)一样和不一样?后者,没有明确指出要求幼儿能把“什么”排列成各种形状。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分析 《比大小》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同样多”、“多”、“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比一比》中,学生首次接触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排列顺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学会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2.认识归因对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的影响;3.学会进行积极的归因。【活动对象】初中二年级。【活动准备】教师:制作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准备《真心英雄》MP3文件,编印《学习成就归因表》。学生:自制精美空白的“少年七彩卡”;课前完成好《学习成就归因表》。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下面就本课的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谈谈个人的作法、设想,希望有所稗益。1教材1.1教材简单分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这部分教材是在数数、读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几节数数、读数时,学生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初步知道一个数前后相邻的数是什么,这节课进一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大小的方法。1.2本节所处地位:统观义务教育小学教学教材“万以内数读写法”知识内容的编排情况,不难发现,由易到…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将3以内的数量与物体进行匹配。 3.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曦 《福建教育》2006,(12A):30-31
一、课前自读.促学生多形式探究 1.背景资料探究。课前探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预习中。即课前预先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它决定了学习的主动性、尝试性、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都有特殊的写作背景,像《匆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音乐家扬科》、《草船借箭》等,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收集整理文本相美资料,对文本的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写作风格、人物性格等进行探究,可以起到投石问路、澈情引趣的作用,在此环节中要求做到:任每具体.目标明确.形式名样。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的手口一致正数、倒数。 2.复习认识上、下空间方位。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 ̄76页。教学目标:1.结合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3.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材料准备:每人一张万以内数位表一、课前调查调查了解自己家电视机的品牌、尺寸和价钱,生活中用大数表示的事物,如,邮政编码、汽车牌照等。二、认识万以内数1.交流调查情况。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电视机的品牌、尺寸、价钱是多少。2.读万以内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先读记录下来的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