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散文创作的真实性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被定位于赋予社会性、时代感、真实生活等方面的描写,散文真实的精神向度被置换为经验向度的真实,真实性的内涵外延受到很大的限定。随着对散文本体创作的不断反思,这种走向真实的反方向的现象有所改善,面对散文创作在坚守心灵真实与汲取创作自由的寸度,仍有待我们认真思量。  相似文献   

2.
张亚达是漳州散文界一位有建树的作家。他执著为文20多年,一直致力于抒写心灵的真实,注重内容的求真意识,以及对道德信仰的确立,其散文是作家自我真实性情的坦诚流露;艺术风格上具有自然平和、睿智通达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真实应表现于心灵的真实,这比细节和事件的真实更重要。我崇尚语言文字的朴素自然。我以为深沉的朴素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境界,不论为文还是为人。但朴实自然又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审美上习惯的或易于接受的方式,它构成个性。力量感,是我近期在散文写作中所追求的。也许我内心正需要它。—周佩红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作家三种身份在创作中,以"大我"的姿态关注生命旅途中无数同路人心灵的真实、身心的和谐和对幸福的追寻,写了大量心理散文,传递心灵的正能量。她悦纳生命,爱语暖人;洞幽烛微,妙语警人;语言灵动,美语怡人。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 抒情散文 文体简说     所有文体中,最随心所欲、丰富多彩却又写真事、重实录的大概就是散文了。她如同灵巧无比的心灵之手,既可以“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更可以“小题大做”,从一粒砂看世界;它崇尚生活的真实,又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它呈现一派自由自然之美,又有“神”在其中游走主宰。   散文概念由来已久,其内涵也几经变迁。今天的散文指的是截取生活片断或捕捉作者瞬间感受,采用文艺的笔法,重视感情的抒发,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不受韵律约束,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全篇只有800字左右,却以真实质朴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俄国当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一对车夫夫妇的不幸遭遇,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作者通过与车夫的接触交谈,既从正面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车夫的形象,又从侧面描述了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7.
王本道的散文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无论是思想意识和情怀,还是表达方式以及趣味、风格,都朴素、简约地传达普通人群的生活情状和真实情感。他的这一篇散文《胡杨仰止》,就是在朴素、自然的叙述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大漠胡杨的仰慕和崇敬的心情。在作者的心目中胡杨已非一种普通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刘先生散文理论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即文体论(或范畴论)、创作论、批评论和审美物质论。他的散文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文体论;而他在全书倾注主要笔力的则是他关于散文审美特质的界定。刘锡庆先生力主散文的净化,他认为被层层剥离之后的艺术散文,应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揭示个性,抒发感情,裸露心灵和表现生命体验。他认定中国散文史如同驾驶中国文学史一样,都是因人的被发现,被重视,才引出散文形式与内容的一次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写散文靠一种人生的感悟。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这不能说是真正的感悟.或者说只是看上去象感悟。乔洪涛的散文《活名片》可谓是感悟至深:用虔诚的心灵和全部的心血。去抒发对教师职业的感受和对学生的热爱.用真实的情  相似文献   

10.
语文首先是一门心灵的学科,它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对话。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再塑生命》让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它纯粹是个体表白,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认识,它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就《再塑生命》这一散文我尝试从情·知·活—三位一体动态生成审美式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散文被视为新时期散文创作中最大气的写作,但文化大散文体现着求理求深的男性叙述特点,叶梦的《遍地巫风》以女性视角解读湘楚文化,带有浓郁的心灵化、生活化、形象化色彩,提供了另一种文化散文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2.
孙犁是一位极富历史感的“实录体”散文家。他的散文“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在新时期,孙犁散文“实录”的风格体貌发生了变化,但其真善美的内质依旧,并且更为丰富坚实。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散文以自己独有的节律和色彩 ,推进着散文发展的历程 ;新时期散文又以其直面社会、关注人类和人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直抵人性深处 ,展露丰富的心灵世界 ,表现独特的主体精神的个性意识 ,彰显其个性和气质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教学的一篇散文——《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杨绛的散文,大多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着许许多多爱恨情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简单而又深有感触的悲欢故事。写好这些小人物,有赖于杨绛的细腻与博学,而解读这些小人物,若只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了解上比较容易,解读作者的文风则难。于是,我把杨绛的《老王》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感悟。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个教学设计:第一印象。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  相似文献   

15.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16.
苏青的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颇具异趣的特殊存在,一方面表现为女性意识的自觉,一方面却又流露出对传统的眷顾。通过对这一矛盾现象的挖掘,似乎可以揭示现代知识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路途中痛苦而真实的心灵本相。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作为一种极有魅力的文学体裁,一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优美的散文作品大多蕴藏着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闪现着微妙莫测的心灵火花。阅读这样的散文能令我们沉醉其中,或悲或喜,或叹息或沉思……因此,散文中存在着丰富的"美"的因子,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并吸收这些"美",却成了散文教学的一个必须的、长期而艰巨的历程。笔者以为,对于课本中的优美散文作品,教师可以从情境设置、诵读感悟、音画再现、品味语言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散文中充溢着真挚的感情,跳动着一颗真心,像一脉心灵的流泉,滔滔汩汩,一直流向读者的心底。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散文以自己独有的节律和色彩,推进着散文发展的历程;新时期散文又以其直面社会、关注人类和人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直抵人性深处,展露丰富的心灵世界,表现独特的主体精神的个性意识,彰显其个性和气质.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散文中充溢着真挚的感情,跳动着一颗真心,像一脉心灵的流泉,滔滔汩汩,一直流向读者的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