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九五”时期是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变革强度最大、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重要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全党、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教育总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均比“八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充分体现了教育经费投入在保证、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并成为各级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一、“九五”进展的总体情况1.“九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投入总量比“八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2000年,全国教…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显著增加,2000年科技经费投入1416.6亿元,比1995年增长67.3%,年均增长10.8%。“九五”累计科技经费投入5828.3亿元,是“八五”累计的1.9倍。其中,企业累计投入2772.4亿元,占“九五”累计投入总量的47.6%,与“八五”相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 一、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是我国科技经费的重要来源.全社会科技经费筹集总额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在中央提出“科技兴国”战略之后,国家财政把科技摆在优先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OECD主要成员国在公共财政收入、教育支出结构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大,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例却相对偏低。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需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充分开发财政性教育收入中的其他来源收入。  相似文献   

4.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青浦县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确保投入“三个”增长青浦县按《教育法》关于“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的规定,增加教育投入的力度,先后出台多项有关教育投入的政策:(1)坚决做到中央规定的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县、镇财政对教育拨款逐步达到占财政总支出...  相似文献   

6.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渠道,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体制的改革、教育投资结构优化等,将是关系到新时期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一、依法规范和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负担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幅增加了对教育的投人量,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81.24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2287.18亿元,20年来增长了28倍多,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10%。但财政性教育投资的相对比重和增长率却未真正符合法律规定的要…  相似文献   

8.
高海明 《教育》2013,(11):23-24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5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温家宝在201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相似文献   

9.
11月14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摘要如下: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为334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228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3%。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8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8%。同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8%,全国预算内教育拨…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收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收费是涉及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政策问题,也是公众多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人们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界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称《纲要》)中,对财政性教育投人的内容规定为四个部分: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税收减免。在国家教委财务司的教育经费统计中,将财政性教育投入增加了“其它财政性支出”,“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及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支出”,但没有明确“校办产业减免税收”的具体数据。按1994年出版的《中国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沪统计,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为867.76亿元,其中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644.39亿元,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为100.61亿元,企业办学校经费为65.04亿元,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及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支出为49.59亿元,其它财政性支出8.13亿元。  相似文献   

11.
教育经费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与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然而,我国教育经费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解决好教育经费问题,是极其紧迫的。一、教育经费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若不考虑物价影响,1994年财政性教育总支出达到1174.7亿元,比1989年的503.9亿元增长了1.33倍,平均每年增长26.6%。199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支出1928.4…  相似文献   

12.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的6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的3850.62亿元增长15.98%。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027.82亿元,比上年的3453.86亿元增长16.62%。其中,中央本级教育支出299.45亿元,比上年的240.20亿元增长24.67%,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12.64个百分点。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已经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平凡的时期,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前进的时期。特别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研究制定,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了4200多亿元,是2000年的1.7倍。基础教育方面增加的投入还有:十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两免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属高校财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7年.不同类属高校之间财政结构出现分化,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生均支出和预算内生均支出差距呈扩大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倾向央属高校,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发展。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配置,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中央直属院校和竞争性项目。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生均社会投入比值为2.23:1:0.68,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财政投入格局。中央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公共财政投入出现分化.一些省份的划转院校公共财政拨款持续下降。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不同类属高校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九五”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职责划分不同;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三、政府教育拨款的分配结构不同;四、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16.
贞丰县“八五”期间多渠道筹资办学张明海贵州省贞丰县“八五”期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五年来成绩斐然。贞丰县位于黔西南州的北盘江畔,全县30万人口。1994年地方财政收入1661.5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作出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包括(1)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2)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要做到“三个增长”、即: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还要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3)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  相似文献   

18.
要闻短波     
要闻短波北京市经委系统“八五”期间教育成绩显著“八五”期间,工业系统共培养各类层次的专门人才约9万人。在这些人中,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有1.5万人,中专以上人才有2.36万人,分别比“七五”时期增加8.8%和15.6%。此外,还有约250万人次的职工从...  相似文献   

19.
“八五”职教发展回顾孙琳一、八五”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成就1.数量的发展“八五”期间,初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到1995年招生数达到28.84万人,在校生69.69万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48.97%和45.55%,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年均增长分别为8...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近年来增长幅度更大。1995年至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25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24亿元的2.48倍。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66亿元,比2000年的3849.08亿元增长20.4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国民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