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通识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N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考核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通识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将通识课程纳入各项考核,实现通识教育课程由"水课"到"金课"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适切、课程实施有效、课程管理融合、课程评价科学"等问题,主要从深化课程和精品课程的认识出发,具体阐述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区域性特征,充分展示精品课程建设对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作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3.
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须以推动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重要切入点,以当代先进的教育发展观作为指导构建,以最终推动教育课程参与各方和课程质量的共同提升为出发点。评价功能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改革。中等职业课程质量改革首要做好评价工作,必须明确当代教育发展观,及思考如何建立、按照哪些原则、构建怎样的框架等内容,才能构建出完整的评价体系,且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指导提升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信息素养.而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程满意度是学生对课程是否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情绪反映程度,是从学生角度评判高校课程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以J省三所不同类型大学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校支持五个维度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总体课程满意度较高,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最高,课程目标的满意度最低。建议学校要优化课程结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学生要加强学业自我管理,以此提升学生的课程满意度,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模型,分析研究生期望、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训练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四个前因变量,以及研究生抱怨和研究生教育忠诚度两个结果变量对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并从华南地区6所研究型大学采集了853个有效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技术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期望对研究生教育满意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训练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对研究生教育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研训练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生教育满意度显著影响研究生教育忠诚度,其中,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负向显著影响研究生抱怨,研究生抱怨负向显著影响研究生教育忠诚度。  相似文献   

7.
以教师授课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为抓手,通过制定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体系,依托信息化知识管理平台,定期监控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推动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推进广东省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计划的实施,在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诊断指标,以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运用"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改进)循环,把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如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与反馈等纳入循环进行全面管理,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前师范高专教育的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可从课程入手,对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质量评价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教育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学生满意度是一个期望与感知质量间差值参数的外显指标,因而无法通过满意度均值的高低差异来直接评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改进培养模式.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本研究利用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以学术硕士作为参照,利用多层线性模型综合考察专业硕士培养过程各环节对实践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实践能力发展满意度和培养过程满意度的均值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专业硕士对于实践能力发展的满意度高于学术硕士,且该差异与培养过程有关,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和实践教学指标对于专业硕士实践能力满意度的提升都具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的交互分析表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影响机制已经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1.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进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1):22-26
课程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建立并运行完善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现实课题.影响高职课程质量的要素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等,因此,构建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婷琳 《江苏高教》2020,(5):119-124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落脚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学科课程观对职业课程观的压制,不同层级课程之间存在断裂与鸿沟,课程内容适度性不足与重复性有余,一元性课程评价泛滥与多元性评价缺位等问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在于: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导致师生的话语权被压制,社会支持系统中诸要素协同程度低导致课程资源整合困难,不同层级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差异导致课程设置与实施障碍,课程设置标准缺失与课程管理方式滞后导致课程体系建设的随意性等。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平台为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机制保障,采用模块化与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策略为职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彭薇 《职教通讯》2019,(11):31-38
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体现。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职院校104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从教学分级管理落实层面、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教学管理方式层面、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教学分级管理制度缺失、教学管理方式机械传统、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具体包括: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搭建教学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的顶层设计;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构建教学分级管理的治理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原则,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管理研究”着眼于远程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坚持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比较系统地构建了以远程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教育者、教学资源、学习者为基本关系,以学习论、课程论、教学模式论、教学资源论、教学技术论、教学过程论、素质教育论、学习支持服务论、教学评价论、教学管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进行课程评价是监控、督导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检验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电大开放教育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明确开放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以期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常见流程。从联合招生、建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混编师资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等方面构建"双主体"育人环境。在"双主体"育人环境下,指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明确校企联合成立企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习车间,共同制订教学课程体系,执行校内外交叉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行之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地方课程,主要是指省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和管理的课程。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结合湖南实际,依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采用边研究边实施的两轮协同推进的策略,明确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设置原则,定位地方课程的架构与特征,通过“研究先行,行政主导,四环相扣”运作模式,构建了两大支柱:《生命与健康常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开发三大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四大功能:面向中小学的育人功能、课程建设的拓展功能、湖湘文化的传承功能、以及辐射社会的科普功能,为培养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湖南人提供课程养料,也有助于丰富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