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期 ,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便是其中的四位。他们四位被称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相似文献   

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少年时期,即以"四杰"见称于世。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吏部侍郎裴行俭亦称其"才名有之"(见《旧唐书·裴行俭传》)。郗云卿《骆丞集序》云:“(骆宾王)与卢照邻、王勃、杨炯文词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也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可能原指其文,后人评诗也袭用此称。他们年辈虽不一,诗歌创  相似文献   

3.
初唐的时候,杨炯、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并称文坛四杰.一次杨炯因事向骆宾王借了10两银子,骆宾王也要花钱就问王勃借了20两银子,王勃自己积蓄不多,就向卢照邻借了30两银子,而卢照邻有一次在杨炯家附近买书,又问杨炯借了40两银子.凑巧有一天,四人约定一块儿出去踏青写诗,想趁机将借款结清. 那么,如何才能动用最少的钱来解决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正>以狂傲的杜审言为代表的“文章四友”,开了大唐诗歌的风韵。接着,在唐朝诗歌的大舞台上,“初唐四杰”闪亮登场!所谓“初唐四杰”,说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其中,王勃年龄最小,成就最高。王勃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家在当时可以算是名门望族。他的爷爷是隋末大儒王通,爸爸则是朝中大臣。  相似文献   

5.
“初唐四杰”,究竟始于何时?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说:“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文研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说:“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齐名,号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与“四”组合而成的名词,现略加列举。四杰唐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以诗文著名,时人称为四杰。王勃(650—676)字子安,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杨炯(650—693)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约630—约680)字升之,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约638—?)代表作《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除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外,“四杰”还有如宋代的欧阳弇、欧阳弈、欧阳弁、欧阳  相似文献   

7.
大师简介王勃(约650-676),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之首。  相似文献   

8.
王勃是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少年时便显露出非凡才华。一日,王勃与几个七八岁同伴一起在河边玩耍。一只官船从河中经过,王勃等立于河边观看。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片刻雨如瓢泼。船上一官员见风吹河水,雨打沙滩,顿生兴致,口  相似文献   

9.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  相似文献   

10.
1.战国四君——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中君。2.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5.苏门(因诗文受知于苏轼)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3)
我国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我国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我国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义宾;  相似文献   

12.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咏——用诗文来描写、歌唱事物;曲项——弯曲着脖子。) 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约640——684),为唐代初期有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此诗相传为骆宾王七岁时作,算得是当时诗坛的一朵小花。正是这朵小花,一反唐初诗坛空泛浮艳的风气,散发着天然淳朴的清香,经世不衰。  相似文献   

13.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赋,“高宗朝,与卢照邻、杨炯、王勃文词齐名,海内称焉,号为四杰,亦云卢、骆、杨、王四才子,”是初唐著名诗人。仕至侍御史,则天朝贬为临海丞,参预徐敬业起事,传檄天下的讨武名文即出自他的手笔。及徐敬业兵败,避祸奔亡,不知所之。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坛上有不少与“四”这个数字有关的文学知识,现将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一是便于同学们掌握,二是略补教材之不足。一诗歌类1.唐朝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唐朝的“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唐朝“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一说刘眘虚)。4.北宋“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相似文献   

15.
诗文苑     
骆宾王,唐初诗人,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首诗相传是作者在七岁时所写,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诗歌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地勾勒.在“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中.鹅的鲜明形象脱颖而出。再加上“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神态,把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描摹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6.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间任虢州参军,先后两次因事革职,一生处于下位。后来到海南探父,因溺水惊吓而死,年仅27岁。他少年时期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当时诗人正在京城长安,他的朋友杜某要到蜀地去就任县尉(唐时称“少府)的官职,诗人便以此诗相赠,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赠别佳作。首联以雄健的笔法勾勒出一  相似文献   

17.
诗杰——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其诗构思新奇,流丽婉畅中蕴含着宏放浑厚的气象。他与同时代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故后人称之为“诗杰”。诗狂——贺之章,初唐诗人,字季真。其诗清新通俗,常为人争相传阅。他秉性放达,自称“四明狂客”,故后人称之为“诗狂”。诗骨——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在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  相似文献   

18.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小档案:骆宾王,唐初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从小机智过人,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为了看看他是不是聪明,就把他领到了池塘边,指着池塘里面的鹅,要他以鹅为题,当场赋诗一首。骆宾王略加思考,便吟咏出了这首诗,那时他才7岁。鹅@骆宾王 @王义杰 @马少峰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一)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生于公元六五○年,卒于公元六七五年,是初唐负有盛名的一个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四杰”。王勃是“四杰”之首。七世纪初年,正是隋炀帝杨广统治中国的时候。政治上,凶残腐败;经济上,横征暴敛;生活上,荒淫浪荡。这样,就使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不高举造反义旗,组织农民武装,进行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统治了二十八年的隋王朝。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原为隋王朝的命官。当各地农民起义军向隋王朝展开武装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