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领域的客观性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两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思潮——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借机横空出世,它们在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上,突破传统新闻学的陈规,给当时沉闷的新闻业注入了两股新鲜、异质的血液,在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引起震荡。所谓新新闻主义,“是深度报道的另一种深化,一种另类的行动。由于它横跨小说与纪实新闻两大领域,所以它又被称为‘非虚构文学’。”①新新闻主义与精确新闻学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应该说,它们诞生的社会背景是相似的,但这两种新闻报道思潮却表现出迥异的特色,经历…  相似文献   

2.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引入新闻报道的新闻理念。由于与传统新闻学存在分歧,使其在世界新闻史上"昙花一现",但新新闻主义的合理成分仍被保留下来。本文以《南方周末》特稿为例,对其经典稿件进行文本分析,展示新新闻主义典型写作手法在南周特稿中的呈现,并分析新新闻主义在当今媒体新闻语态转变背景下对新闻文本革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新闻主义潮起潮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新闻学流派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新新闻主义采访技巧独特,写作手法别致,它强调“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内部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因此,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界形成自己的门派。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这一流派便基本上没有了市场,近年又受到进一步的清算。  相似文献   

4.
文学性新闻报道是目前西方报纸、杂志上常见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学的研究源于 60、70年代盛行一时的新新闻主义报道 ,这种报道方式事实上早已存在于新闻实践中。本文试图探讨文学新闻学在美国的兴起、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6.
谢静 《当代传播》2004,(6):41-44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公共新闻学运动"进行了全面的评介。美国的公共新闻学运动是美国新闻界应对媒介批评的产物,在业界和理论界都拥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公共新闻学运动与过去美国的社会责任论、调查性新闻、公共服务媒介有相似之处,但与它们又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以社群主义为哲学基础,对传统的新闻专业理念提出了挑战。不过,公共新闻学要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解决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振亮 《新闻传播》2009,(9):108-108
“新新闻主义”这一词汇出现于19世纪初的美国新闻界,但其发展壮大却是在20世纪中叶,其出现的最初含义是“通过改进新闻写作和版面编排,使用大字标题和插图,以及内容的通俗化来迎合广大读者的兴趣。”新新闻主义,是实务新闻学中一种较为激进的报道方式。新新闻主义新闻报道。是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基础,在新闻的写作中融入小说的写作技巧,比较注重对环境、人物内心世界、细节等的刻画.它强调“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内部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的问题的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评议“新新闻主义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大学》杂志95年冬季号上刊登了一篇由楼坚编译的原刊于《美国新闻评论》杂志1994年10月号的论文,题为“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作者是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的查里斯·哈维。文章认为,本世纪六七十年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在一度销声匿迹后在九十年代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文章分析了新新闻主义复兴的原因,所引起的争论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新闻主义真的复活了吗?”在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里,我们回过头去重新推敲“新新闻主义的复活”这一命题,无论是对于研究新新闻主义或是讨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都是有益的。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为新集纳主义、简单地说,所谓新新闻主义是指用小说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客观性的幻象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一直被看做是西方新闻学尤其是美国新闻学的支柱性思想。但客观性原则真正进入人们的观念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当意识到一战宣传、公关行业兴起以及媒体产业结构的垄断化使客观性成为一种幻象时,人们意识到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但新闻专业主义和传统新闻学研究范式其实不能解决客观性以及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危机,于是李普曼与杜威在关于美国民主问题的讨论中成功地创立了另一种新闻媒体研究的范式——大众传播研究,并确立了这一研究领域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二元对立框架。  相似文献   

10.
安冬 《青年记者》2007,(3):85-86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学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20世纪60年代是新新闻发展的高峰时期。新新闻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报道介入事件当中,并作详尽分析,真实刻画人物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场景,重视细节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用学的笔法来写新闻,即所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2):26-33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9):23-30
作为经典自由主义新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社群规范与认同凝聚方面居功至伟。但是在对新闻专业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专业对比后发现,围绕新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专业"与"职业"之争,二是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本身的争议,三是新情境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全球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对专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在分析新闻专业化问题和英美专业主义理论模型理论缺陷的同时,探讨了全球新闻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专业主义的合法性与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新闻学的出现与新闻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悄然涌现,它冲破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的樊篱,给新闻学界带来新鲜元素,尤其为研究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0,(3):80-92
新新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受困于双重境遇的悖谬,一方面,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革新的新闻写作理念饱受各界争议;另一方面,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新闻制作范式被广泛继承与实践。通过考察新新闻主义的产生缘由、目的和现状,将它放置在一个完整的历史发生链条上,作者重回质疑者对其理论与实践的四项指摘——不及时、不严肃、不客观、不真实,尝试从传统理论自身的模糊与滞后性中发现超越双重境遇的秘匙,开解新新闻主义所面临的现实悖谬:第一,被宰制的时间性规范;第二,被误读的文学化技巧;第三,被阉割的客观性原则;第四,被虚化的新闻真实性。与此同时,作者又立足当下社会语境的后真相转向,从新媒介的近身性与时间优势、传播需求的内在化与网络化、多元叙事结构与媒介可供性、后真相时代的社群真知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新闻主义的特长和客观新闻学的短板,尝试从新媒体实践的狂飙突进中找到新新闻主义在当代广泛续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无数新名词中的一个,也是发人深思的一个。新新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以及对文学写作技巧的运用进行的。在新闻实践中,新新闻主义报道对客观主义理论发起挑战,并从报道的题材选择以及新闻采访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尽管很多方式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但是新新闻主义报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作品的旧面貌,并且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一、新新闻主义报道的主观化倾向新新闻主义建立在对传统新闻的解构之上。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新新闻主义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0,(3):4-11
本文通过对著名新闻研究学者克里斯·安德森的深度访谈,梳理新闻学理论从极繁主义到极简主义的转向过程,并通过对安德森提出的"敬畏的新闻学"的介绍,探讨其在数字时代进行新闻学理论范式设计的思路与方向。在安德森看来,对于技术的生态性影响的反思必然导向对新闻学理论的人文主义价值体系的重建。本文认为,在新闻业和数字信息空间日趋陷入价值虚无的当下,安德森关于新闻学应当建立人文主义认知系统的理论化路径,无论在新闻的本体论,还是新闻研究的认识论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新闻主义的复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曾为批评界所猛烈抨击,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九十年代“新新闻主义”却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新新闻主义”为什么能够卷土重来?围绕着它的复苏,又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论?刊于《美国新闻评论》杂志1994年10月号的一篇文章对此作了分析。现编译出供读者参考。该文作者查理斯·哈维曾是《华盛顿时报》的记者,现在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任职。  相似文献   

18.
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于10月27日主办召开了全国新闻学新学科学术讨论会,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的新闻学者探讨了新闻学新学科的现状、前景、意义及方法。虽然不少新学科仅属初创,但会议自始至终涌动着这样一股热流:新闻学必须融入人类当代文化的洪流。据这次会议散发的一份材料统计,我国新闻理论界近年来提出了近30种新闻学新学科,诸如新闻管理学、新闻人才学、新闻控制学、新闻读者学等等。那么,新闻学新学科的出现何以如山花烂漫呢? 笔者以为,这里最重要的参照系是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文化热。文化热表现了对曾被歪曲和篡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冷淡,希冀通过文化反省来重新审视和构造我们的文化。新闻理论界也是这样。新闻学新学科的大量提出,表明了人们对传统新闻理论陈旧与狭窄的一种不满,像新闻文化学这种在大文化系统中对原有新闻理论体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闻学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着众多的讨论,本文试从李普曼的一些新闻思想中寻找相应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赵雨冰 《新闻世界》2014,(8):375-376
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在市场的驱动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成了新闻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陈永洲事件"为视角,结合"市场新闻学"的观点,探析了陈永洲事件中市场驱动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旨在为加强媒体自律精神、规范媒介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