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东英  吕波 《新闻界》2008,(4):49-51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上榜的流行歌曲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歌词、音乐、歌手形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陆的流行歌曲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性别陈规定型;流行歌曲的商业化倾向决定其利用女性形象作招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3)
本研究旨在考察2001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日报》反映的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转变和这种转变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话语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彰显了女性主体意识,即在社会中能肯定和实现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性别认知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新的社会性别认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分工。男性和女性应超越性别二元对立,使男女双方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4.
柳志鹏  熊程 《新闻世界》2013,(5):305-306
女性主义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理论研究对象,从其中衍生的社会性别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新闻联播》"你幸福吗"这一案例,运用其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媒体在新闻栏目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女性主义的新闻学认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半边天>为例,运用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当今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时所持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陆红梅 《青年记者》2003,(10):48-49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形形色色的广告扑面而来。在这些广告中,小到一袋洗衣粉,大到一幢住房,女性形象占据着主体地位。于是在广告性别形象中,似乎有了“女尊男卑”这一特征。学术界对中国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颇多,基本上是从批判的角度对男性的话语霸权作了剖析;此外,学者们注意到了广告中逐渐出现的男性形象。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材料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广告中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广告中的性别表现上,针对两性的刻板定型十分普遍,其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当中,同样,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也存在着刻板定型的误区,而这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强化,不利于两性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两性在广告中形象的考察,探究在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歧视通常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对女性在人格尊严、权利分配、角色评价及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不公正态度和限制性行为。当前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既表现在个体的偏见和行为上,也表现在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特殊规范和限制上还表现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定型化虚拟塑造和对女性价值权利的漠视及性别观念导向的错误。本文试图从性别视角,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即在承认男女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男女具有同样的人格、同样的尊严、均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的认识)对大众传媒中性别歧视的一些表现及其危害作些分析。一、大众传媒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周琼 《东南传播》2010,(3):65-67
电视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宣传和女性自身的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器。故电视应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运用女性视角重塑新时期女性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传播学研究相结合。是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有学者论述:现代工业社会中.性别形象的建构有赖于大众传播,传媒往往通过有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也具有建构性别意义的功能。因而女性主义思潮便很自然地与传播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开始自觉反思传媒领域内的女性问题。本文以《美丽达人》、《女人我最大》为例,全面地分析此类节目中的“女性主义”观照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13.
媒介在娱乐化场域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传媒业在规模和实力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仔细甄别传媒业内的性别系统,无论是主体结构、身份地位、文本内容还是形象识别,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娱乐化时代的当下,女性的话语权被不同程度地剥夺,女性的身份被刻板成见论所困扰,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刻意地降低,女性形象的识别系统遭到歼灭性的毁损,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从主体虚构走向了符号异化。  相似文献   

14.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简力 《新闻传播》2010,(8):91-91,96
本文认为.造成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刻板印象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等级秩序中霸权式男性特质占据主导:传媒领域中女性工作者人数和地位相对局限;媒介组织和社会制度层面上男性依然占据主导。这种模式化的展现会隐性强化男权制社会规范,误导受众对女性之美的解读,并导致女性的消费主义。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实现由广告即销售到以人为本广告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公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19.
已占"半边天"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依然未能挣脱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表现为:惯常定势的按部就班者、敏感脆弱的自信缺乏者和自我发展遭遇瓶颈的职业倦怠者.在探析其成因后,提出重塑女性编辑形象的路径:普及社会性别观念,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编辑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做到自我认可和自我平衡;挖掘女性编辑气质特征,发挥独特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论在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在两性性别建构方面仍然固守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成规,尤其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两性的空间呈现上,从男权秩序、男性欲望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得"作为女人的女人依然是缺席的"。①在空间呈现上,将女性固置于客体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