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品德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为此,学校领导在总结四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加强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开展"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以特色创品牌.创建"微笑学校",就要进行"微笑教育",而"微笑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和谐教育.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实现和谐发展,学校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微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和谐"理念,"和谐"的外在表现就是"微笑".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的,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价值取向的精髓,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隐性课程,为此,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办学思想,着重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实现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形成中国基础教育特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立足于上述需要以及我国十年来办学特色理论研究、特色创建实践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办学特色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特色创建经验,对“办出各自的特色”的科学内涵、办学特色构成要素、多样化办学特色创建的重大问题与实践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不仅对办学特色理论研究是一种贡献,而且对创建一个地区的办学特色多样化,提高一个地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以及推进基础教育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4,(10):F0002-F0002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品位、精神格调和个性风貌的集中反映。近年来,灵武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市教育体育局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一校一特、一特一景”“一校一品”为主题,建设特色校园,推动学校走开放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全市特色校园建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白春荣 《河南教育》2009,(12):18-18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综合体现。创建健康向上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每一所学校应该重视的事情。校园文化的特色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怎样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把“艺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一问题当课题,在实践中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江西省于都天润实验学校实施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了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7.
董红敏 《辅导员》2010,(6):38-38
随着“千校一色”的渐行渐远,校园文化建设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校园文化是办学的高层次要求;校园文化就是品牌,有品牌的学校才有市场;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打造强势品牌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以“爱”为校魂,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不断优化爱的育人环境,并已形成特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陈启品 《课外阅读》2011,(10):142-142
学校文化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优劣,而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全体师生起着巨大的影响,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可以围绕办学理念开展,用主题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中的一切,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使之能丰富学校的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现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实践: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实验中学以“办学有特色、校园有特征、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宗旨,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构建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们的做法是: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石,确立学校办学新思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多年的办学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和办学效益的困境,必须把握教育发展态势,围绕“办学有特色”这个主题,勇于创新,推陈出新。一是在教育观念上,确立“合格+特长”的人才观;二是在办学理念上,确立“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锋箭  孙宝成 《教师》2011,(32):5-6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对于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优化管理力量、提升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办学效益等起着关键作用。桃源县文昌中学以“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己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特色建设是内生性的学校变革。学校特色是“个性”的,但学校特色创建的路径是有“共性”可循的,这一“共性”体现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规律。学校特色创建是学校品牌打造的重要内容,“以研究促特色”已成学校建设的应然选择。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一直与研究相伴。创建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个性化也就没有办学的个性化。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学校通过研究可以找到在育人上的特殊价值。找到蕴含在其中的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和平 《江苏教育》2009,(1):F0002-F0002
无锡市广勤中学创建于1969年,是江苏省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示范初中。学校确立了“人人进步,个个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己任,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标准,以“建设师生快乐驿站”为平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四为”办学方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特色去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参考》2014,(12):F0003-F0003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学校一直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2007年以来,学校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主题,全面加强两型教育,引导师生形成良好习惯。建设两型校园,构建了低碳、绿色、高效、和谐的两型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罗贤良 《江西教育》2009,(11):18-20
上饶市第一小学坐落在秀美的信江之滨,是一所有着8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学校秉承“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宗旨,践行贴近学生发展的教育。近年来,他们着眼生本,立足校本,以校本特色为探点,开设特色小课,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营建特色校园文化,让教育更真实地走向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4):F0003-F0003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创建于1989年,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学校。塔山小学以“生命因爱而精彩”为教育理念,以“真爱教育”为办学特色,着力建设“和谐进取、自主创新”的学校文化。让师生濡染“爱的教育”文化,是塔山小学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学校以综合活动为载体,将学科活动和特色活动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如何创建特色学校,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在特色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建设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作出应答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学校特色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教育战略指导方针的高度,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针。学校特色作为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石。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它的办学特色,学校文化有特色,学校办学才有特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一L说,学校特色就是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对象实际,我校努力创新德育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着力学校文化机制重建,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凝练校园人文精神,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达到的。如今,它已被视为学校建设的灵魂,并日益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依据本校办学经验和办学目标,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的脉络,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必将增强校园文化在新时期学校教育中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展示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大丰市第三小学坚持“爱心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全力打造以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使“以爱育爱、爱满校园”的三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和谐发展的灵魂支柱,走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