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商务印书馆的版权工作实践清末,以严复、张元济为主大造版权保护舆论的同时,版权保护实践业已开始。1902年,光绪皇帝敕令保护汪甘卿所著的《九通分类总纂》的翻印专有权;①1903年5月,清政府江南分巡对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印的60余种书提出的“不许他人翻印……而保版权”的要求给予支持和保护,宣布“毋得将该书院立案各种书籍翻刻渔利,致于查究。”告示上同时开列了60余种翻译的图书清单。②该公告中首次提出了“保版权”的明确概念;1903年8月,由《浙江潮》编辑所  相似文献   

2.
出版家张元济与翻译家严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化出版史上,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是出版家张元济和翻译家严复。张元济矢志从事出版事业的精神,严复致力于译书以警世的抱负,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合作,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和教益。严复(1854—1921)是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他青年时期留学英国,广泛涉猎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著作,倾心于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穆勒等人的学说。而在这些思想家的学说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来决定了严复对历史的最高贡献。严复于1879年学成归国。他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奇耻大辱刺激下和维新变法的近代烟云中,毅然离开他服务多年的海军界,专门从事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园 《兰台世界》2012,(4):12-1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他出生于1867年10月25日,于1959年8月14日去世.张元济原籍浙江海盐,在1892年考上进士,并担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曾经被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但在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在1898年,张元济入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来又担任过公学总理.1901年,张元济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1926年,张元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直到去世.张元济的许多关于近代图书馆的思想都非常有见地,并创建了多家近代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严复、蔡元培、梁启超、廉泉等人,是中国近代著作权保护制度最早的呼吁者,而在这几位先驱中,张元济集学者、官员、出版家的身份于一体,从中国著作权保护思想的传播、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以及实践三个方面,积极推进了中国近现代的著作权保护,在中国著作权保护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4月25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包括张元济纪念馆开馆和思想研讨会两项内容,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据了解,张元济故居海盐县投资4300多万元,启动了"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扩建"工程和"张元济纪念馆"  相似文献   

6.
介绍外国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翻译外国古今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历时已久。早在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期间(1903-1921年),商务的这一出版特色就已初步奠定。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译的欧美各国的小说,有不少是在这一期间由商务出版的。1921年,王云五进商务工作以后,这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译著逐步发展成系列书,并汇编为“汉  相似文献   

7.
成果娜 《新闻世界》2014,(12):127-128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杰出出版家,有“中国出版第一人”之称。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义利兼顾、开明务实的出版思想经营馆务,将商务印书馆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所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兼具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中国出版业应积极从张元济的出版思想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出版溯源——纪念南洋公学译书院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出版机构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前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盛宣怀上奏清政府,动议成立译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聘请张元济为主任。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经费紧张,译书院停办。(一)南洋公学译书?..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和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南洋公学译书院100周年纪念展”,日前在上海交大档案馆揭幕。中国近代出版业之巨擘张元济先生的长子、93岁高龄的张树年老先生及张元济先生长孙张人凤夫妇,中科院院士杨槱教授、张煦教授,以及来自上海宣传、新闻、出版、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授20余人,出席了简短而又隆重的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0.
旅日漫笔     
偶阅《春城日志》,见明治四十一年,即1908年,记有张元济访日事,可补《张元济年谱》之阙.原文为日文,兹试译如下:九月廿日刘崇杰发来请柬,廿四日招宴富士见轩.廿四日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2.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3,(1):108-112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之一,以下简称《建设者》一书)。2012年,年过八旬的汪家熔将其大幅修订更名为《张元济》,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古籍编校出版方法论浅说■王灵善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张元济可谓声名显赫,特别在我国传统古籍的编校出版方面,可称得上是功勋卓著第一人。张元济(1866~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与康梁变法运动,曾受到光绪...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王云五与张元济往来函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济和王云五都是近代中国著名出版家。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之前,该馆编译工作由张元济主持。1921年秋季起王云五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后来又担任该馆总经理,在他主持商务出版和统领馆务25年中,得到元老张元济多方支持。但在抗战期间,因两人处于不同环境下,交往不多。抗战胜利后,在如何规复商务事业,尤其在人事安排上,两人发生了矛盾,最后因选择不同政治道路而分道扬镳。本文以战后张、王函电为主要线索,述评他俩关系趋于破裂的经过与原因。1937年12月初,经王云五提议,商务董事会决议:总管理处暂迁长沙,在上海、香港设总管理处办事处,总经理王…  相似文献   

17.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引进西方先进观念和制度、打破中国封闭落后状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引进当时在西方国家中最先进的英国的版权观念和法律制度.他与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等人一起,开了中国建立版权制度的先河,对中国的出版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汪家熔同志多年热心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整理、辑集有《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文诗》等  相似文献   

19.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离京到上海,经李鸿章介绍,由盛宣怀聘请,担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后任公学总理。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昌、鲍咸恩、高凤池等人在上海集资创办。当时译书院常有书稿在商务印书馆印刷,张元济便与夏瑞芳结识。夏深知张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世之才,张也看出夏有远大抱负,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