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苏省扬中县八桥中学陈道生指出在国际单位制(SI)的基础上,我国于1984年2月27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在全国施行,其中并规定了摩尔质量用“M”符号表示: 例M(H_2SO_4)=98g/mol即表示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每摩尔,更替了过去习惯沿用的GM表示摩尔质量(克分子量)的符号。 但在目前高一化学课本“摩尔浓度”这一节中仍指出:摩尔浓度通常用M表示,致使不少的化学教师和部分省、市出版的化学书籍中都用“M”这个符号来表示“摩尔浓度”。例如:把171克蔗糖溶解在适量水里配成1升溶液,求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本中,往往在一个练习的末尾,安排一、二个承前启后性的题目,在这里,暂且称之为“桥梁式”题目。重视这类题目的教学,可以为下一节新课作好孕伏、铺垫和准备,从而把学生引向新的知识天地。例如,五年制课本第八册 P17练习五的第6题,便是这样一道题: 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再解出来。 水果店有500千克苹果,卖了6筐,每筐X千克,还剩338千克。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重点中学课本,第三册第11页习题4,问:“为什么无水硫酸铜的白色晶体溶于水后成为浅蓝色溶液,在这个溶液里滴入少量氨水,溶液又变为深蓝色?”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妥。这与课本第201页学生实验一2.(4)“在试管里加入2~3毫升0.2M CuSO_4溶液,滴加浓氨水,观察蓝色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个实验要求不符。前面的问题未能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课本第五章第九节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题: 把100克铁棒放在硫酸铜溶液里,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棒的质量增加到103克,问析出了多少克铜? 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对初中学生讲,难度较大,有必要作例题指导学生解答。教学参考书对这个题的解答是: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第160页例题3为:把50克98%H2_SO_4稀释成20%H_2SO_4溶液需水多少克?第161页例题4为:配制20%H_2SO_4溶液460克,问需要98%H_SO_4多少毫升?第163页习题6也是类似的题目。以上三题中,在98%H_2SO_4后面都没有“溶液”两字,而20%H_2SO_4后面却行“溶液”两字。它  相似文献   

6.
这道题解法有误江西景德镇昌河中学(333002)刘华林贵刊1995第二期刊载了《因“题”制宜抓“待”巧解》,该文里“例l”解法有误.“有5.1克镁、铝合金,投入500毫升2摩/升盐酸溶液中,金属全部溶解后,再加入4摩/升氢氧化钠溶液后,若要达到沉淀最...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教材这个中心,对例题或习题适当进行演变或引伸,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效方法,并且还可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例如,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94页第8题: 如图1.“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于E,BF⊥CD于F。求证:EC=FD。”对这道习题,我们可以进行下列演变:  相似文献   

8.
在“平面几何”综合复习教学中,老师若能用“变换思想”,对课本的典型习题进行合理演变:变动图形位置或变更题设条件,把一些常见的题有机地构成题链,使学生窥视到一类题  相似文献   

9.
因“题”制宜抓”特”巧解浙江磐安县玉山中学(322302)陈进前一、抓住电荷平衡,背面智取例1有5.1克镁、铝合金,投入500毫升2摩/升盐酸溶液中,金属全部溶解后,再加入4摩/升氢氧化钠溶液后,若要达到沉淀最大值,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为()(...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第190页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没有安排实验,为了增强学生对氢氧化钠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感性知识,有的老师作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我在教学这一节时补充了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的一个小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课题3.4列方程解应用题例6(浓度问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溶质、溶剂、溶液、百分比浓度的含义和它们的数量关系,能根据溶液问题中的“不变量”解有关溶液的应用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5分钟) 1.盐水就是食盐溶解在水里得到的食盐溶液,即 〔板书〕食盐十(溶质) 水~食盐溶液(溶剂)(溶液) (简要给学生介绍溶质、溶剂、溶液的含义,由此得) 液质+溶剂~溶液(1) 2.把10克食盐溶解在90克水中,食盐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提间)2呱,根据题意,得 (5+x)·2%一5 X 85% 2(5十x)=5 X 85 Zx~415 x~207.5 答:加入207.5千克水,才能使农药…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课本第92页习题7是一道带有星号的选做题,题目如下: “今有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6.9克,如果在这种溶液里加入200克水以后,再使温度升高到100℃,问共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硝酸钾0℃时的溶解度13.3克,100℃时溶解度246克)”  相似文献   

13.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种做法:一、以旧导新,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在讲式题计算的新知识时,我一般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浅入深,以旧导新逐步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理解新学的知识,着重掌握计算方法。例如,讲解“分数乘以整数”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提出两个问题:“4个2斤是多少斤?”  相似文献   

14.
在复习教学中究竟怎洋源于课本强化基础而不乏味,高于课本深化提高而不盲目攀难,这里的关键是:”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中如何使用课本,如何挖掘教材的最大潜能?”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课题。 一、以课本“三基”为背景,有的放矢,巩固训练 1.课本“三基”,落实过关 高考第一轮复习,往往是迎接会考的复习,也是高考的奠基复习,这一段复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四过关”:(1)能准确理解课本中的任一概念;(2)能独立证明课本中的每一定理;(3)能熟练求解课本中的所有例题;(4)能热悉课本各个单元的习题类型。 这是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夯实基础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整体知识结构,才有更多的条件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也是“开窍”、“顿悟”的物质准备。 2.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复习训练 从高考试题的导向看,越来越重视对知识形成过程本身的考查。复习中就应围绕课本基础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有层次的复习训练,这佯才能循序渐进,新颖灵活,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210页第6题中提出淀粉溶液的性质问题。内容如下: 现有(1)食盐水、(2)淀粉溶液、(3)蔗糖水、(4)氢氧化铝胶体、(5)泥土的悬浊液等五种分散系。试把每种分散系所具有的性质在表中的相应格子里填上“√” 上面问题中,对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电解质能否凝聚一项根据课本内容似乎可得出这样结论:(1)课本中(206页)是把淀粉溶液作为典型的胶体溶液(溶胶)介绍的,故淀粉溶液应属于胶体溶液。(2)课本中(208页)又指出:“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教材中的一个习题加以演变构成阶梯形题链,目的在于提请教师注意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题作为知识块,将一些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问题串在一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想变化的观点,增强应变能力,优化其数学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课本中的“四题”是指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它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学大纲,体现数学思想,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课本中的“四题”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李彤 《科学课》2013,(6):64-66
教学分析 《水里能溶解多少盐》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水和盐的故事》中的一课。三下重点训练的探究过程技能目标为“猜想与假设”,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要体现的是“通过对结果的预测,完善研究题目表述的准确性”。在以前的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溶解的含义,会做溶解实验,具备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要求指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水有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有两组实验: 第一组:典型的不溶解——“沙子会逐渐沉到杯底”;典型的溶解——“把食盐放进水里,食盐却看不见了”;在前两项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灰锰氧的溶解过程,想象“溶解”是怎么一回事,把握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形成溶解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