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秋谷梁传》中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举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孔子在《论语》中有过相同的倡导,他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一种应该获得尊重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古人讲究“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不足为奇,也不足为训。可是,对比之下,我们今天有些报纸,又低一格,竟为不法之徒讳,为不肖者讳,这就很难令人理解了!今年4月7日,外地来太原市旅游的姐妹俩,在饭店吃饭时,遭到城市管理监察大队3名队员的调戏。遭到斥责后,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将姐妹两人打成重伤。3名凶手当即被群众扭送到派出所。4月9日《太原晚报》刊登上述消息  相似文献   

3.
夜读夏衍同志的《悼念田汉同志》(见《收获》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一个“为尊者讳”的问题。写道:“中国古来就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说法,也许由于这个原故,现在传开了‘在批判会上无好人,在追悼会上无坏人’的说法。也许也就是由于这个原故,在我们中国的文苑中,有短  相似文献   

4.
刘晓庆的第三本自传《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尚未问世甚至还一字未写的时候,就已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在深圳首次文稿拍卖活动中,这本书的标题以108万拍卖成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如今书终于出版了,首次印数就高达46万册。 这本书为什么能如此畅销?它的出版能为我们的传记文学写作提供何种可资借鉴的经验抑或吸取的教训?换句话说,它的价值与缺陷何在?这是我在阅读《我的自白录》时反复思考的问题。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许多年来,我们的传记文学写作包括自传与他传,能够真实地多层次地写出传主的本来面目的固然不少,但若直言写其某些弱点、错误特别是卢梭所说的人人都有的“可憎的缺点”,却是不多的。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为自个儿讳。更有甚者,在自传中“把自已乔装打扮一番,写成他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他实际上那样。”(卢梭语)我读过不少名人传记,大多摆脱不了此类流弊。  相似文献   

5.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但为死者写悼念文章,要写得真实,发乎至情,不矫饰,不忌讳,则是一件颇不容易做到的事。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社会,向来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传统。当我提笔写悼念爱我如兄弟的新闻界老大哥费彝民的文章时,首  相似文献   

6.
古人讲究“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不足为奇,也不足为训。可是,对比之下,我们今天有些报纸,又低一格,竟为不法之徒讳,为不肖者讳,这就很难令人理解了!今年4月7日,外地来太原市旅游的姐妹俩,在饭店吃饭时,遭到城市管理监察大队3名队员的调戏。遭到斥责后,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将姐妹两人打成重伤。3名凶手当即被群众扭送到派出所。4月9日《太原晚报》刊登上述消息时,将两位受害人的名字公诸报端,却对打人凶手笔下留情,隐去其名,只以“裴××、赵××和赵××”代之。这种做法,是怕他们名声扫地、  相似文献   

7.
杂说隐私权     
自从克林顿绯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以来,加之《拉客者》余志老板重金收购力揪克氏的共和党人自家的婚外恋情,且收获颇丰,由此我想到了关于隐私权问题。什么是隐私权?中国的综合性词典上似乎尚无界定或解释。倒是传承数千载的“隐恶扬善”、“为尊者讳”、‘为长者讳”这类词语却记录在案。看来,应“隐”的“私”当属“恶”一类,而能够享受到“隐”的资格的,则只应是“尊”者“长”者。“‘尊”者大约是贤者,圣人一类。“长”者则无疑是官员,或有钱人、大亨一类了。尊者长者的“私”无论是什么都理所当然应该被隐瞒起来的,这大约是当时…  相似文献   

8.
择人而树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之上,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矣;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以树而择之。” 刘向《说苑·复恩》  相似文献   

9.
一、《忠经》成书于宋代关于《忠经》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清代学者丁晏根据避讳旧俗,认为《忠经》是唐人马雄所写,理由是书中讳“民”为“人”,讳“治”为“理”,是为唐太宗李世民讳。清代四库馆臣认定《忠经》为宋代之书,其理由见之于《四库全书提要·忠经》:  相似文献   

10.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几年来,编著者乐为学术“追星人”。甘为传媒“做嫁衣”,联袂全国新闻院校博士生、硕士生采访了诸多业界和学界精英,“贤者以其昭昭”,“言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就某方面说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捧读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  相似文献   

11.
任重 《历史档案》2005,(2):133-135
《大江报》创刊于1910年,初名《汉口大江报》和《大江白话日报》,后改名为《大江报》,翌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编辑是文学社重要成员詹大悲和何海鸣等人。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这张报纸成了文学社鼓吹反清革命的主要舆论阵地,其“日著论攻刺时政,鼓吹革命不稍讳”,影响甚广。诚如该报总理胡石庵诗云:“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因此颇为清政府所仇视,湖广总督瑞潋“派探索捕党人甚急,于《大江报》尤忌视”。  相似文献   

12.
记得鲁迅当年极鄙薄那些无聊小报及世俗文人的夸大、装腔、粉饰的文风。在杂文《文学上的折扣》中,先生以幽默的笔触,先对文学上的修辞格——夸张,来一番忠告般的讥刺。如《三国演义》中描画贵相是“两耳垂肩”,他指出这需打一个对折,否则那“耳朵像猪猡一样”。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则至少需打二万倍的折扣,不然“盘在顶上像个大草囤”。这种矫饰之风,先生又将之追溯到更远。如《诗经》中的“颂”篇,早已拍马,《春秋》则为贤者讳等。然后笔锋一转,直刺当时的一些报章,对无聊文人的夸大、装腔、粉饰乃至无中生有猛力挞伐,暴露其弊。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二题     
眼下以当事者身份回忆名人的文字极多,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譬如年久误记,或为贤者讳,再者不免攀附之心等等,所以并非凡回忆都是可信的。朱自清的脾气读到一篇文章《从朱自清向学生发脾气说起》  相似文献   

14.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15.
巩曰国 《图书馆杂志》2006,25(12):78-80
关于《管子补注》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管子补注》的作者为明代江夏人刘绩,大约刊刻于明弘治年间。郭沫若认为该书是“辽人著书入金翻刻,金本入宋再被翻刻”,其所依据的宋讳、辽讳、金讳并不可靠;丁日昌、莫友之称其为元刊本,是将黄丕烈所说“元(原)版”之“元”误解为“宋元”之“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先后播出了电视连续剧件讲传》,收视率很高,尤其青少年人喜欢看。剧中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一群江湖汉子“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豪气。所刻画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一打就赢,一呆就准,一逃就脱。在见义不为、见死不救时有发生、公众强烈呼唤社会道义的今天,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一时间,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中的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了时髦的语言。于是乎,新闻媒体上刊播的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为题的文章;人们平时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话;…  相似文献   

17.
《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相似文献   

18.
《经济问题探讨》今年第一期发表张鸿文的文章提出,切莫把《反杜林论》中的“社会主义”误解为社会主义社会。文章说,有人说恩格斯在《反社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中,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按: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第十章第四节中一段论述),并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标准模式”。尽管人们就此著书立说,但是,只要我们把《反杜林论》重新认真地读,细心地想,并把恩格斯的论述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所确定的科学论断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讲的社会主义及特征,实际上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滕王李元婴在历史上恶名昭著,尤以不吝惜民力、喜建亭台楼阁著称。然而杜甫在阆州所作《滕王亭子》却对其毫无批判与指斥,这与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一贯精神存在着明显的背离。其实母系家族的皇室血统是杜甫忠君思想形成的最直接原因,若能明了杜甫与李唐皇室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及其对皇室的特殊感情,便不难理解杜甫《滕王亭子二首》中这种为亲者讳的做法了。  相似文献   

20.
南京《新闻通讯》杂志曾刊登专栏文章《记者有所回避好》。我觉得,通讯员在一定情况下也要有所回避。首先,表扬要避“亲”。运用新闻手段表扬新人、新事、新风尚,这是通讯员的“生产品”。但是,如果表扬的是自己的亲属,通讯员还是回避为好。否则,就会引起群众的误解,认为我们“笔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