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伦理实体中,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发展劳动教育事业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伦理智慧为“精神底蕴”,以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为“精神内核”,以中国革命道德精神为“精神底色”,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定了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伦理范畴,展现了全民共建共享劳动教育成果的伦理担当。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换新颜举旗定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侠义叙事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湘西苗文化是沈从文的文化自觉,对其文学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苗族生命伦理观念决定了作品中侠客义士的血性冲动,在行侠仗义的价值追求和理性原则上与中国传统侠文化不太一致;面对危机中的大中华民族和苦难中苗族的民族立场选择,决定了侠义叙事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勤劳为本、互助合作和劳作有时的生产伦理;诚实信用、公平自愿的交换伦理;平均与矫正结合、权利与责任对等的分配伦理;节俭、理性、适度索取的消费伦理。挖掘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对加强民族地区经济伦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休闲方式丰富多彩,休闲文化源远流长,苗族的传统休闲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苗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休闲文化,其主要特点是休闲的劳动性、艺术性、经常性和平等性。贵州苗族休闲文化的开发主要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在一些苗族村寨旅游景点的开发中得到尝试。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开发产品的差异性不足,品牌规划与品牌建设不到位。  相似文献   

6.
融水苗族歌谣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主题,反映了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将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叙事歌、爱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并尝试从中分析歌中蕴含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的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态势,在传统的儒。释。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广泛存在于广大劳动人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文化现象——道教多神崇拜神鬼俗文化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拟就道教伦理对当代潮汕经济的影响作粗浅的探索。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其伦理思想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生活,传统伦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从家庭伦理成为政治伦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孝以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双重作用于中国传统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6):65-70
以生计智慧为研究民族生态智慧社会变迁与调适的切入点,通过对苗族当地的劳动分工模式、谷种与生产技术的变迁的研究。了解民族地区的传统生态智慧面临现代社会冲击的应对模式,得出苗族社会的发展变迁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当地传统的生存智慧,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必然要进行调适,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苗族伦理思想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苗族伦理思想是指苗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伦理思想在苗族的历史、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始终对苗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种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认真地梳理、归纳、概括和提升苗族伦理思想,对弘扬苗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苗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互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苗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发展起来的形成具有特征的数学文化,至今在他们生活中有些仍然被使用。从2007年凯里学院理学院课题组申报贵州省教科所课题黔东南地区苗族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苗族服饰中数学因素的挖掘与应用得到立项起,就开始苗族文化中的数学研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苗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发展起来的形成具有特征的数学文化,至今在他们生活中有些仍然被使用。从2007年凯里学院理学院课题组申报贵州省教科所课题"黔东南地区苗族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苗族服饰中数学因素的挖掘与应用"得到立项起,就开始苗族文化中的数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 ,又一部问世的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 ,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  相似文献   

14.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既需要教育的帮助,也需要伦理的约束。劳动伦理阐发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础,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道德意蕴,也诠释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归宿。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化""形式化""片面化"等教育症结,使劳动伦理的育人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在劳动伦理培育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化劳动伦理教育规律的教学研究,将劳动伦理内化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情感体验的劳动伦理教育进路,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伦理认知。  相似文献   

15.
杨辉 《成才之路》2012,(33):96-96
黔东南地处贵州的东南部,是中国苗族的最主要聚集地区,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为使苗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把苗族的文化资源利用到工艺美术课中图案设计中,弘扬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我们结合教学中的需要,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并领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和功能作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冲击很大;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价值观作为一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传统,又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和进程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向。 一、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且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论理道德规范体系,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千年发展与沉淀的中国传统伦理能否在当代继续散发独特魅力,这是当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文章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特征来把握其基本内涵,以明确其实现当代转型的前提和基础,进而从传统伦理的当下境遇提出其实现转型的必然性,最后提出转型的意义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欧艳君 《教师》2013,(13):27-28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在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合理的道德规范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点,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传统家庭伦理的演变,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认清家庭伦理的发展方向,加快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流行于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是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对哭嫁歌的旋律、曲调、演唱特征、艺术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音乐美学意义,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好的促进苗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