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纳西族农村幼儿园为基地传承纳西文化面临的问题:(1)优秀的纳西文化包括其载体纳西语面临濒危的窘境;(2)学前教育是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纳西文化传承的奠基期,而纳西族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出身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多,教师年龄偏大,学前教育的观念落后,知识和能力较欠缺。教师们人手少,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幼儿园附设在小学,教育、教学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地"小学化;"幼儿园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作用薄弱。相关对策包含:争取各方支持,统一思想;通过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开发园本课程,以项目中心点带动其他纳西族农村幼儿园共同地切实传承和创新纳西文化。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发生器,纳西族文明的起点;她滋养了纳西族多元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文明不竭的源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是纳西族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     
这首纳西族民歌《月亮姆姆》饱含深情。77岁高龄的肖汝(lu)莲老妈妈是云南纳西族地区有名的民歌手,是目前当地唯一会唱数十种纳西民歌的老艺人,蜚(倒)声中外的塔城纳西族民歌《栽秧调》就是经她承传至今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纳西族族称中"纳"表什么意义的问题,学术界向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纳西族人的风俗习惯、纳西族宗教史三方面论述"纳西"之"纳"表黑"义,"纳西"可释为"黑族".  相似文献   

6.
丽江纳西族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性别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甩《中国学生性格问卷(11~18岁)》对丽江纳西族初中学生性格之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性别差异作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性别差异十分显著,女性的性格素质明显高于男性,文章讨论了这种差异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材料,对130名云南纳西族3-6岁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纳西族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有一定顺序,即先是黑、白、红,然后是绿、蓝、黄,最后是橙色和紫色。纳西族儿童的颜色命名特点既与认知发展有关,也与纳西族语言和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纳西族初中生性别角色对心理素质的影响,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整群抽取云南省丽江市两所中学的351名初中生施测。结果显示:纳西族初中生不同性别心理素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初中生未分化心理素质得分最低,与其他性别角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双性化和单性化在心理素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化维度、女性化维度与心理素质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化维度对心理素质总分及所有因子的正向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化只对学习能力有预测力(P<0.001)。纳西族初中生性别角色比生理性别、男性化比女性化对心理素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改革。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政策是成功的;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讲,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的影响又是不一致的。对纳西族而言,改土归流政策促进了其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经济文化方面,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与纳西族的自然观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综合评估儒学思想对纳西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其负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中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本文主要介绍了蕴藉于纳西族人文字中的生死观和数字观,以期从中可以反映纳西族民族心理的内涵,揭示其在民族文化心理和哲学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