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攀登     
山很高,路很远,当攀登者抬起头向上看时原本清晰的目标在眼中竟有些模糊。真的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吗?也许吧,他暗暗地想,但并没因此而放慢攀登的脚步。脚下根本就没有路,他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攀着岩石踩着荆棘上去的。与当初选择攀登时有所不同,当初洋溢在心中那种悲壮的激情渐渐被一个坚定的信念所代替,那就是攀登,攀登,永不停止地攀登。路上的艰难困苦都算不了什么,让他不安的是那种没有任何依托的恐惧和无边无际的孤独。这种恐惧和孤独侵扰过他、影响过他,甚至动摇过他向前攀登的决心。有一次甚至想:也许我选择的道路并不适…  相似文献   

2.
巴蜀化是一种明显有别于中原主流化的边缘性区域化。四川名画家李琼久,虽然未必自觉,却实实在在地受益于他的“边缘性”艺术身份。尤其是巴蜀化中的狂放精神,不仅是支撑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强大内驱力,更是他在艺术史上不混同于人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根绳子     
一位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峰的登山者,在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之后,开始了他的征程。但是,他希望完全由他自己获得全部的荣耀,所以他毅然而然地决定独自出发。他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世界第一峰,开始向上爬攀。当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然而他非但没有停下来准备他露营的帐篷,反而忙不迭地继续向上攀登,直到四周变得非常昏暗。当时月亮和星星又刚好被云层遮住了,到处都是黑鸦鸦的一片,这位登山者犹如睁眼瞎般什么也看不见。即使如此,他依然继续不停地向上攀登着,就在离山顶仅剩下十多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犹如离弦的箭般高速地跌了下去。…  相似文献   

4.
李慧芳 《学前教育》2006,(12):29-29
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我正沉浸在观察孩子们玩滑梯的快乐中.忽然蕴涵跑过来把我带到草坪一角的水泥蘑菇旁边,伸手示意我看顾瑞“出格”的玩法,只见顾瑞巳蹲上小蘑菇,两手紧紧抓住蘑菇帽子,右脚小心翼翼地往旁边高蘑菇上攀登。这些蘑菇5只小1只大(高约50厘米),错落有致地紧挨着,让这块草坪变得童趣十足。大蘑菇顶有点向上凸出,能够登上去也不十分平稳。如果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制止他这样的冒险行为,但我发现。顾瑞的手脚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足以使他成功攀登,就放弃了干扰他的念头,而是密切关注、全神防备.  相似文献   

5.
肖科 《语文知识》2001,(10):41-44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挡不住他。他是李白。这是徐迟的美文《黄山记》中一段别致的文字。对划线部分,一般情况下的表述会是先将“这个诗人”的姓名写出来:“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叫李白的诗人来到。他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也  相似文献   

6.
割断绳子     
《招生考试通讯》2008,(2):47-47
一个想要登上世界高峰的登山者.在经过了多年的准备之后.他开始向上攀登,直到夜幕低垂.四周变得非常黑暗。就在离山顶只剩几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快速地跌了下去。跌落的过程中.他仅仅能看到一些黑色的阴影.以及一种因为被地心引力吸住而快速向下坠落的恐怖感。  相似文献   

7.
狂风与荣耀     
有一位年轻的登山新手,准备去攀登阿尔卑斯山。这是他第一次攀登真正意义上的高山,所以他邀请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向导陪同。  相似文献   

8.
为何攀登     
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意志的坚持;攀登是一种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悉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挡不住他。他是李白。这是徐迟的美文《黄山记》中一段别致的文字。对划线部分,一般情况下的表述会是先将“这个诗人”姓名写出来:“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叫李白的诗人来到。他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也不愁。他的脚步也不会被险阻山道挡住。”而徐迟先生却先故意不告诉你此人是谁,只说此人比猿猴还善于攀登,他也不畏险阻山道;直到最后,才抖“包袱”交代出:“他是李白。”这种避免正说的平直之弊,力求在有限的文字中营造出一种意直语曲美学效果的体物叙事模式,我们谓之“后交代”。平铺直叙、一目了然的  相似文献   

10.
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一座雪山。这是一座分外险峻的山峰,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从上面掉下去,粉身碎骨。突然,队长一脚踩空,向下坠落。他想发出一声临死前的悲呼,但是只要他一出声,准会有人受到惊吓,攀爬不稳,跟着掉下去!他咬紧牙关,硬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来。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落在了万丈冰谷里。亲眼目睹这一惨烈场面的只有一个队员。本来,他是可以发出一声惊叫的,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惊叫一声不仅不能救回队长,而且还会惊吓其他队员,给全队带来灾难。他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向上攀登,每登一步,眼泪都会掉下来,打在雪上。登上顶峰后大家发现队长不…  相似文献   

11.
采药人     
读罢此文,我们脑海中定会呈现出一个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悬崖峭壁之上,腰系绳索,手握药刀,艰难地向上攀登的饱经风霜的采药人。他翻越过“方圆数百里的连绵群山”,攀援过“最高的山峰”,就这样终年采药,一直到老,老成一架山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成功     
那16级楼梯,在2岁的儿子眼里无异于一座大山。“今天爸爸不扶你,自己上。”我说。儿子看看我,圆圆的眼睛里分明是兴奋,随即开始了艰难的攀登。我有意离他远些,以使他没有依靠。上到半途,他回头找我,见我还在楼梯下,忽然惊慌失措,身子一晃,似要掉下来。我的心揪在了一块,赶紧鼓励他:“上,慢慢上,你能上去。”他犹豫着。对他来说,下比上还难。他没有退路。他嘴里“爸爸,爸爸”地叫着,似在给自己壮胆。终于,他鼓足勇气,颤巍巍地抬起脚,继续往上爬。他成功了。当他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高兴得举着双手欢叫起来。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山荆 《青年教师》2008,(5):33-35
他,39岁,省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小学超高级教师。从教23年,他以诲人不倦的姿态,站在清贫的讲台上,引领着一群山里的孩子在高山上攀登,在密林里求索,在知识的王国里遨游。一次又一次地将知识的热能,完美地爆裂成无数熠熠生辉的花朵,留下一串有迹可循的足迹。他就是吉林地区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蛟河市实验小学惟一的男班主任郭连平。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材料]有一位登山运动员,他攀登过许多世界著名的高山,也遇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仍然准备攀登新的高峰。他的一位朋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问他道:“你为什么还要去送死?”登山运动员答道:“我只是为了求生。”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有道是:真情兮,春风熙熙如母爱。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我学会了用智慧和师爱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学会做人,求上进,不断地攀登人生的高峰。我班有位学生李某,由于小时候得的一场大病造成了学习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有一次上音乐课,该同学由于下课贪玩没及时上厕所,就在课堂上拉了一裤子。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音乐教室,二话没说就把他沾满粪便的裤子脱了下来。因为是冬天,我怕他冻着,就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给他穿上,并把他的脏裤子…  相似文献   

16.
高度     
一个登山运动员,有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因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段经历后,都替他惋惜。大家都说,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咬紧牙关挺住,再攀登一点高度,不就上去了吗。没想到这位登山运动员却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名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间的一席对话:“……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吗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吗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  相似文献   

17.
说说我培养周冬金的一些体会崇文区光明小学特级教师叶多嘉年仅27岁的周冬金,被列为北京市"十佳教师"的榜首,并破格被批准为中学高级教师。他的成长除了各级领导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沿着成才的阶梯刻苦、顽强地攀登,从未换过肩、歇过脚。作为他的师傅,我...  相似文献   

18.
“除了当教师,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心无旁骛地对自己人生坐标点的定位。“要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与科研结伴!”这是一位跋涉者不断追求、攀登不止的誓言。他叫顾万春,今年30岁,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副校长,是中央教科所首批命名的全国十名“科研型...  相似文献   

19.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咬紧一下牙关,再攀一点高度!“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相似文献   

20.
娄方钦 《学语文》2004,(11):98-99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咬紧一下牙关,再樊一点高度!“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