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与林业结缘以后,免不了要看树,也独独喜欢看树。喜欢看陆地上的树,喜欢看海底里的树,也喜欢看幻想和梦中的树。在山上、在平川、在大街上,只要有树,我就眼睛发亮,急急循着目标望去,直到把树的形态、风姿和气质铭刻于心才默然离开。看树看得久了,便觉得树比花比草耐看。花太娇太嫩太费思量,要倾注好几年的热情,才难得开了那么几朵,尽管也有几日的艳丽和清香,让你惊喜一回,却是红颜薄命,只要一阵风一阵雨,它便香消玉殒。而草呢?草虽然长得密密麻麻,极其茂盛,也有两个季节的盎然生机,却是柔弱无力,不堪一击。当秋风乍起,寒潮涌动,它便或枯或败或衰或亡,走完它短暂的生命的旅程。那树就不一般了。树刚毅挺拔,蓊郁茂盛,它根寻九泉,头顶青天,看上去既伟岸崇高,又极富意境。那树干,纹路密密,坚硬遒劲;那树叶,迎风飘舞,龙吟细细,吐纳着大自然中生命物质所必需的氧气。那树根,一簇簇,一团团,竭力拥抱着每寸土地吸收着大地母亲的每一份养分,树在漫长年代中,能经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成为独特的历史见证人。树是大地的羽衣霓裳,树装扮了整个世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树,这大地的色彩是多么的贫乏,四季的变化是多么的单调,人类甚至不能知晓七色光晕的来历和自然...  相似文献   

2.
让人犯愁的冬季一个不少准时准响地来了。我家的灶屋,黑锅底透着锈红的冰渣,水缸裂了缝,结了冰,取水时需用铁锤凿开冰层。做熟饭,母亲往灶灰里放一块红砖,过半个时辰,取出,让我们楼着那块砖头取暖。这个笨办法是母亲的创新发明。可是,这仍然解决不了大问题。我们冷啊!像树巅一片枯萎的黄叶瑟缩颤抖不已。我的手冻了,脚冻了,特别是耳朵,裂了口子,灼心般地疼。脚冻了,母亲给我们的鞋子里垫上温暖而舒适的干草;手冻了,母亲用拆解的旧衣服做护手的棉筒。耳朵怎么办呢?母亲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给我买上一顶棉帽。母亲想要的是那种有耷耳、里子披绒的棉帽。那年冬天,母亲就无数次说过:"要是有一顶棉帽就好了。"一顶棉帽对于一个穷人的家庭是奢侈的,  相似文献   

3.
山乡轶事     
我的家乡没有名山,也没有大川;我的家乡没有大江,也没有大河。 我的家乡有树,树连着树,连成一片片浩瀚的森林,连成一望无际的树海。  相似文献   

4.
思念母亲     
我早已做了孩子的母亲,可无论是忧伤、快乐,还是悠闲、繁忙,我都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母亲。无论我长多大,可在母亲面前我总是个小老丫。  相似文献   

5.
林子大了     
这儿原来只有一棵树,一棵歪脖子树,一棵孤零零的歪脖子树。  相似文献   

6.
高依枫 《生态文化》2003,(4):43-43,45
远远的山上,好像有树。有树的山,犹如一抹青烟。  相似文献   

7.
猎趣     
宗原 《生态文化》2008,(5):45-46
在我母亲的家乡,有一种鸟儿,长得很是不起眼儿,身体小小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也是小小的,毛色则是灰灰的。但母亲家乡的人对这小小的鸟儿却都很崇敬。与这小鸟相识,是我记事后第一次去母亲的家乡。在外祖父家院子里的大树上,我看到了这种小鸟儿,我叫它小小鸟儿。  相似文献   

8.
熙熙 《文化交流》2010,(1):81-81
菲利普13岁那年,他在学校主办的一场“卓别林模仿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回家后,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兴奋之余,他忍不住还贴起了表演时的那撇小胡子,拿起雨伞,学着卓别林的模样在母亲跟前走起了八字步。末了,他还得意洋洋地对母亲说:“评委们都说我的模仿惟妙惟肖,简直就是卓别林重生。”  相似文献   

9.
又见野鸭     
去年金秋,父母来我家小住。放下行李坐在院子里小憩时,母亲突然问我,今年入秋以来有没有野鸭在天上飞过?我有些不解,不知母亲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松涛 《文化交流》2011,(4):62-64
你听说过这样的稀罕事吗?一棵树能先后开出杏花、李花、樱桃花、红梅花、白梅花等56种不同花朵。更有趣的是,这棵“世界上最神奇的树”,不但能开出56种花,而且还能结出56种果。上海吉尼斯总部要为这株“民族团结树”标注底价1000万元拍卖时,没想到这树的培育者竟没有同意。  相似文献   

11.
光彩『旗袍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瑞安有位非凡女子,人们称呼她就像天津人称呼“泥人常”那样直呼她为“旗袍玉”。她做旗袍的绝活,名声远播海内外。 应凤玉出身于旗袍世家,祖父、母亲专做旗袍。母亲深知这活又苦又累,她不想让自己心爱的女儿再续她的手艺。然而做母亲的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为了生  相似文献   

12.
树的情结     
人的一生中,因为职业关系,会与许多事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我,从前与路,现在与树,就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缘。作为武警森林部队的一员,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使命,经常从事着护树、爱树、种树之类的工作,连续不断地增加着感情的积累,到时候就会冲破忙碌生活的堤岸,在记忆的原野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洲。当我参加植树造林时,当我扑救森林火灾时,当我面对树端详其长势、揣摩其年轮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儿时爱树、种树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钟祥 《生态文化》2013,(5):29-32
在祖国的东北大地上,在东北大地那黑油油的土地上,生活着无数的生灵,它们或奔跑于崇山峻岭,或翱翔于碧蓝天穹,或荡漾于江河小溪,或轻歌吟唱于百草花丛间……  相似文献   

14.
老宋与熊     
秋天的风就如顽童的手,把一山一山的树叶摇得七零八落,也摇落了一树一树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果实。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植物的海洋,森林里有无数宝藏,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森林里也有一些很奇怪的树,这些树中有的能“吃”人。  相似文献   

16.
王翔 《生态文化》2011,(2):10-10
他说:“为绿化长江,还要再栽10年树。”“栽树,我们最佩服的就是王国云。”在重庆市云阳县双江街道石云村,如果说起谁植树最多,谁对植树最情有独钟,那么所有村民都会告诉你,就是王国云。从义务植树实施至今,王国云在双腿残疾的情况下,跪着栽了30年树,年年不间断。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05,(3):41-41
昨夜在梦中我又见到了故乡的老井,宽宽的井台上站着正在洗衣的母亲,碎金一样的夕阳,衬托着她风姿绰约的身躯。老井的庄严与母亲的典雅融成一缕缕鲜活的气息,如暗香流动的梅花,干静的芬芳中有一种繁华落尽的超然。  相似文献   

18.
树祭     
当我们的老祖宗跳下离开曾经帮助过救过他们的树以后,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安全。没有了安全,没有了方向的他们将一切苦难怪罪于树。他们大开了杀戒。一帮帮,一群群被称作人的“猴子”们,疯狂起来,一边举着火把,一边挥舞着峰锐的石斧、砍刀,将他们昔日的恩人——树,一棵棵,一片片砍倒,烧成灰,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了离开树,他们不惜拖着滴血的双脚杀着山林。树怎么也想不到,它从前呵护过,爱过的猴孙,会如此野蛮的仇视他们的恩人。树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甜美的摇篮,他们却给了它一个人间地狱。自盘古开天以来,山、水就不断地提醒,誓告他们,与树为敌的…  相似文献   

19.
桂华 《生态文化》2004,(4):38-39
我爱树,我爱绿色,我爱森林,我曾想象如果世上没有树,没有森林,没有绿色,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怎样的世界呢?人类还能活下去吗?即使勉强生存,世界将变成何等地荒凉与枯萎啊!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4,(10):62-62
前些年转基因食品在商战中闹得沸沸扬扬,非但没能制止反而势头有所扩大。如今许多非食物性转基因产品已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新的研究成果还将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欧洲人和澳大利亚人也许从来不吃转基因食品,但不知不觉中却穿着一些转基因产品。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改良品种有棉花,用玉米和蔗糖生产的生物油和塑料,用于造纸业的土豆、木薯和树,制成洗涤剂或润滑剂的油菜,以及作药所需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