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者老王     
早几年就听说开封有位近80岁的钓者老王,已经钓了60多年的鱼,是个钓鱼高手。我一直想目睹一下他的钓技,只是无缘。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早上4点多我就起了床,想趁早赶到十几里外的一个老地方占个理想钓位。6点多一点,我赶到那里,没想到已经到了好几位,我原想去的那个钓位也被一个老者先占了。他满头白发茬子,高高的个儿,背稍有些驼,正脱上衣,准备跳水扒窝。“老王”,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么早,水凉,别下了。”哦,他就是老王。“不碍事。”老王一边说,一边右腿就往水边迈。刚才说话的那个人,看上去有50多岁,他看…  相似文献   

2.
秋夜钓大鲂     
去年11月6日下午6时30分,我约了4位钓友前往宁海县胡陈港夜钓。两辆摩托车行驶了30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的鱼大的有二十几斤重,小的也有两斤多。选好钓位后,我和钓友们迫不及待地架起海竿,等候鱼儿上钩。当晚风平浪静,但等了好久没有鱼讯。一位本地人对我们说,这几天胡陈港正在捕鱼,鱼受惊不吃饵,所以很难钓到鱼。听他一说,我们真有点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3.
秋夜钓鲶鱼     
陈彦斌 《钓鱼》2008,(21):44-45
那时,我特别迷恋钓鱼,只要有点闲暇时间就去江边。那天傍晚我和刘万臣、王祥根三个人走到黑龙江边时,天已经黑了。好在第二天是星期日,在家的时候我们三人已经商量好了:晚上先到江边下钩,第二天再来这里钓一天鱼。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8,(7):71-71
3月,西湖苏堤因为下雨少了游山玩水的游客,却一下子冒出了不少沿湖垂钓的“蓑笠翁”。禁钓了4个多月的西湖又到了一年开钓的季节,解禁当日20多位钓鱼协会的会员就兴冲冲地冒雨赶到,可惜天公不作美,人多鱼少,第一天的收获不多。  相似文献   

5.
雾钓吴淞口     
朱胜喜 《钓鱼》2009,(19):63-63
初秋的一天,我应上海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参加了为期4天的笔会。笔会开得很成功,最后一天,举办方特地租了一艘游艇载着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友们在水面上参观上海的景点。游艇沿江而下,外滩,东方明珠等景点从水上观看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6.
金丽新 《垂钓》2005,5(6):8-8
谈到钓鱼,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竿、钩、线就可以了,只要往水边一站,谁都能钓上鱼来——低手和高手的差别只是钓多钓少罢了。话是没错,可大家要知道,这个“钓多钓少”里面可是有许多说法的。尤其在竞技垂钓活动中,选手们比的是综合实力的发挥以及或多或少的运气。  相似文献   

7.
江中钓鲩     
前年秋天至去年春季,宜昌钓友们在长江边过足了钓鲩鱼瘾,有时比到养鱼塘还好钓,有钓友最多一天钓19条,单尾重2千克以上,最重的9.4千克。为什么长江中有这么多鲩鱼钩,这与前年夏天涨洪水有关。好多鱼塘涨水鱼跑到长江中游至葛洲坝大坝下游一带活动、觅食。这就给钓友们垂钓创造了条件。笔者就江中钓鲩谈谈体会。一、钓位与钓具在江中钓鱼,钓位十分重要。到江边后不要急于下钓,首先站在岸边高处仔细观察水的流向,找漩涡。见哪里有浪花成片汇集或有杂物长时间滞留的地方,在其上游投钓定有收获。还有经常有人垂钓出鱼的位子是最佳选…  相似文献   

8.
雨钓情     
有一天夜晚,在银湖散步,浙沥沥的雨点子飘下来。无处可躲了就钻到一个钓人的伞下。钓人专心致志地钓鱼也不理我,站了一会儿我说对不起,我在这里打搅你,但我真的走不了。钓人凝视着水面说:“下雨天,留客天嘛。”我觉得有点意思,说:“天留人不留?”钓人说:“天留人也留。”他一动不动地站着,与空蒙的山水构成了一幅雨夜垂钓图。我记住了这句话与这幅图,在我孤寂的心灵需要温馨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天对于人有一份眷依,人对于人有一份诚善。雨钓情@刘利  相似文献   

9.
沙滩钓梭     
“沙滩上鱼了。”原本就十几个人在海滨风景区浴场的沙滩上,他们趁10月末天气已有些寒意,游泳人见少的情况下连守了几天,终于等到梭鱼咬钩了。哪能不给朋友报信?于是此起彼伏的“沙滩上鱼了”的呼声通过手机传播开去,随即开轿车的,开面包车的,骑摩托的,骑自行车的新老钓迷就蜂拥而至了。片刻功夫,五六米长的钓点上就聚满了上百号人。  相似文献   

10.
再钓红海     
航海人都知道红海鱼多。船到红海西岸的苏丹港,钓鱼迷们再也按捺不住钓瘾了,不顾近40℃的高温,纷纷在甲板上占据有利地形,抛钩下饵。我因为有过红海垂钓的经验,所以就准备了两套钓具,一套钩线不离手,专钓两斤左右的  相似文献   

11.
同钓有缘     
去年夏末的一天,我到市场上买小米,准备用药酒浸泡后钓鱼打窝。我问老板两种小米哪种便宜,老板反问我是人吃还是喂鸡,我说钓鱼打窝,老板笑着说:“半小时前也有一老头来买小米,说是钓鱼用。鱼还吃小米?”我告诉他是加工后打窝诱鱼。老板健谈,又说:“刚才买米的老头跟我讲价,说找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鱼好钓,钓多了吃不了就拿去卖,每天卖鱼就能挣一二十元,要是米价便宜以后会常来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忙问那老头是哪里人,在什么地方钓的鱼。老板说:“哪里人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好像在黄泥沟(排洪道名)附近。”  相似文献   

12.
江南,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地区,每到公历6月下旬至7月初,分布在东南丘陵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都进入了丰水期。此时,甩完子的鱼儿们大多还滞留在水库的尾部,而库尾周边又大多为浅滩,且浅滩上要么杂草丛生,要么清澈见底,小杂鱼闹窝又格外厉害;天气炎热还反复无常,故而,在这个时候(约二十几天时间),这一地区的大多数钓鱼爱好者都只好休钓了。然而,你真要想钓鱼,哪有钓不成的?多年来,笔者就经常赶在这时候出钓,一来是因为此时出钓,钓场没什么人钓鱼,少受干扰;二来是此时阵雨多,天气相对凉爽一些;更重要的是,我此时出钓常会有相当满意的收获和其他时节难以享受到的钓趣。  相似文献   

13.
李益 《钓鱼》2004,(24):27-27
10月30日,星期六,应钓友老查的邀请,笔者与好友共5人同去南京近郊龙潭的一个包竿塘(天25元)里钓鱼。上午8时我们到达塘口,钓场的塘口约有8亩大小,塘的中问为正方形,两头各带着一截尾巴,就像“中”字一样。到塘边后,钓友们就带着“家伙”占据着自己看中的地方做钓点,而我却围着塘巡视了半圈,择了一处水面有鱼星,离下风处15米远,也是池塘中最宽敞的地方作钓点。  相似文献   

14.
钓草记     
王庄年 《垂钓》2005,5(7):66-68
2002年6月的一天,我和钓友小H在绍兴皋城热电厂前的大河里钓鱼。这条大河因有热电厂的热水灌入,水草长得好,鱼也又多又大,河里不仅有草鱼,网进的鲤鱼最大的有30多斤、大翘嘴白鱼有20多斤,因此吸引了不少钓鱼人来此试竿。只见养鱼人把船划到河心的毛竹方框边,将船上的草一批批地散到水中,船边马上水浪涌起,游动着来抢草的大草鱼最大的有1米多长。  相似文献   

15.
张乐平 《钓鱼》2007,(7X):33-34
6月23日,连续多天的雨天终于出现了间歇。本来天气预报讲23日有中雨到大雨,结果并不准确,太阳在薄薄的云层中欲露还羞。早上起来时,我一看天,有点暗暗叫苦,这太阳一出来,还不得把人烤焦了?所以直念叨太阳太阳别出来,让我今天爽钓鲫。  相似文献   

16.
谷龙先 《中国钓鱼》2006,(11):28-29
秋末冬初,钓鲫是地利人和。初秋天多燥气,也有“秋老虎”,非但人不适,鲫鱼也不太活跃。一到秋末初冬,日不暴,风不冷,鲫鱼也更活跃起来,人钓之适宜。  相似文献   

17.
鲁祥 《中国钓鱼》2003,(8):51-53
距酒仙桥大山子小区二三公里,有一处大渔场,那就是闻名京郊的将台乡渔场。在五六平方公里范围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塘三十多个,星罗棋布。大的鱼塘约500平方米,小的鱼塘约200平方米。这里远离闹区,环境优雅,每年到了垂钓季节就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四面八方的钓客到这里垂钓。这些钓友们打着红的、绿的、黄的、白的等五颜六色的遮阳伞,耀人眼目。把整个渔场点缀得像个大花园,呈现出一派生机。  相似文献   

18.
蒋青 《钓鱼》2007,(4S):33-33
偶然发现 1999年5月的一天,受几位钓友之约到鲇鱼山水库上游的周湾钓鱼。坐在船上,就能看见那边已是人头攒动,有二十多人一字长蛇地摆开,等我在一个洄水湾里安顿下来的时候,已是7点多钟了。8点钟的时候,已有两尾鲫鱼入护,我暗自盘算,今天的鱼情不错。正走神的时候,忽然有条鲤鱼一跃而起,距我只有20多米,橘红色的大尾巴猛地拍打着水面,“啪”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钓友乔明开玩笑地说:“老蒋,那条鲤鱼去你那了,还不把它钓上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真的开始琢磨怎样能把它钓上来了。  相似文献   

19.
说说走钓     
蔡孝良 《钓鱼》2008,(12):42-42
悬坠定点守钓,现已风行全国,炮台一支,钓箱一放,人坐其上,稳如泰山,守一天,再不挪窝了。你如持竿到处走钓,就可能被视作不入流的另类。  相似文献   

20.
荒钓     
张继诚  秋果 《钓鱼》2008,(5):66-67
一年四季,365天窝在同一个地方,看见的是碗大一块天,听到的是小鸟般叽啾的声音,那么规律地有序地生活和工作着,你想,人的大脑不过早地老化,才怪呢。生活缺少一些新鲜感,本来很有意义的工作也会逐渐地缺乏激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