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1月2日至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实现了学会的新老交替。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3.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F0002-F0002,F0003,F0004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300多人参加了会议,43人大会发言,120余人小组发言,围绕“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这一大会主题,就“新时期文学的经典化与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和学会年会,适逢新世纪文学进入第10个年头,当代文学自身的繁盛与新变,为会议提供了丰盈的话题和展开反思、总结的历史角度。会议共有三百多人出席,43人大会发言,一百二十余人小组发言,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文学研究给以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5日至6日,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德州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国当代文学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会议深入探讨了中国抗战文学,同时也对新世纪五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95年3月27日至30日在扬州召开了“世纪之交和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这一中心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国著名的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炯先生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6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教师文学表彰奖暨全国教师文学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研究会对"文学为人生"的自主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是为了对抗具有整体性的中国旧文艺观,为中国文学的整体转型奠定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树立一种局部的文艺思潮观念。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争主要是围绕着新文学建设思想的差异展开的。文学研究会不仅对“为人生”的文艺思潮语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转换.而且试图通过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为中国文学引进一种理性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9.
6月20日上午,由我校文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今日世界文学》期刊联合举办的《今日世界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专刊”出版座谈会在文学院召开。莫言、余华、格非、食指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批评家与会,就世界当代文学与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热”现象.总结“文化批评”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的得与失,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上承元杂剧余绪,创作了一些颇为优秀的作品,这既可见出当代文学与元代文学的历史联系,又为研究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8日至12日,由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建设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文艺报》主编阎晶明、《文学评论》副编审吴子林、《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张学听、《中国文学研究》主编谭桂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教育学院系统分会第二届年会暨“新时期文学”讨论会于三月十一日至三月十五日在春城昆明隆重召开。大会研讨了“新时期文学”,交流了当代文学的教学经验。同时颁发了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我兰州教育学院中文科三位同志的著述获得奖荣誉证书。他们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唐代文学中汲取创造的灵感的成功范例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当代作家从唐代诗文中吸取了传统精神的启迪,当代文学创作融入祖之学传统的可观成就,显示了当代作家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隆重举行,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省重点学科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针对文化研究日益活跃的趋势,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个议题下,会议就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等问题,秉着学术平等、多元兼容、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童光政教授致开幕词,《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之林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就会议的缘起与议题的确定经过作了热情的讲话。下面是研讨会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讲话》为依据的“当代文学”确立其全国性支配地位的过程,不仅是国/共军事、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果,同样重要的是其建构的合法性表述。除却冷战格局造就的阶级话语的重要性外,民族主义话语也在“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讲话》建构了一种以“政治社会”为主体、将90%的“人民大众”整合于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构想和文化动员机制,从而区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市民(国民)社会”为主体的民族一国家构想。“当代文学”在创建这种“政治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使自己超越了作为“国民文学”的“五四”新文艺传统。论文首先通过对三个历史文本的分析描述了“当代文学”生成的轨迹,进而通过对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对于现代国家主体的不同构想,讨论有关知识分子(作家)的功能,及文学赖以传输的文化生产机制之间的差别,从而具体剖析“当代文学”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9.
人民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人民文学不仅以人民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而且积极地反映人民主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应强调人民文学对多样文学创作的积极引领。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直认为,1949年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现代文学的终结,从而把本应归属现代文学的建国初“十七年”文学,硬生生地划归为当代文学。本文作者试图从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的延续性、现代文学的结构等方面说明建国初的“十七年”文学应回归现代文学,以保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