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进餐     
教师每天就象转动的机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周而复始地组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活动。然而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教师的工作中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点。如:进餐准备不到位、无轻松的进餐环境、餐前教育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保教人员对个别幼儿的进餐能力和进餐行为缺乏关注等。为了让幼儿快乐地进餐,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阅读     
《福建教育》2014,(7):120-121
这是日本学前教育系列丛书里的其中一本,由李季湄教授主编。这里指的“保育”,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保育,而更倾向于教师在一日生活所有环节中对幼儿生活及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作者提出的中心观点,就是要以游戏为主,并且通过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的实践记录,帮助教师理解什么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游戏才是有效的,以及教师在其中的职责是什么等困扰教师的问题。同时,作者也希望教师学会记录,记录日常的各种小事,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和表现,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并能从中解读到儿童的思维与成长,从而不断深入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长此以往,就很容易“画地为牢”。教师工作的最大弊端就是“画地为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如何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这就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当我们经常对一些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成功事例进行分析时,便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之所以出色,固然因为他们有着执著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但我认为,他们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为…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困惑。辛辛苦苦教学多少年,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教学环节也熟悉,教学经验也还丰富,可这教学水平却总是徘徊不前。无法有突破性提高。别人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症结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再上一个台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不少教师只注意在教学活动过程上下功夫,但却缺乏对自己整个教学状态,包括动机、目的、手段、方法等的自觉反思。缺乏对“怎么做”、“为什么做”的深层反思,以致形成认识的盲点和自我发展的障碍。要想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教师必须消除认识上的盲点和自我发展的阻碍;要消除认识上的盲点和自我发展的阻碍,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状态不断地进行自觉的、深层的反思。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反思意识,如古人所说的“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即是对反思的真实反映。一、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是教师从盲动的或例行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大凡做过教师的人,都曾体验过平行班教学,不同的教育者对平行班教学有着不同的感受,有些教师认为平行班教学是“福”,只需备一份教案,就能打遍年级无敌手,以至到最后竟成为一篇熟练的演讲稿;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平行班教学是“祸”,第一遍陌生、第二遍熟悉、第三遍无味,第四遍后应付了事。新课程的推进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新理念与实践空间,反思我们的平行班教学,竞发现太多的环节值得总结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成败从来就维系着作为生命个体的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作为民族未来一部分的学生群体的发展,如此崇高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抱着敬畏之心来从事这份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必然地生活在反思之中,在教学反思的生活中提高实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周云 《学前教育》2014,(6):27-27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整齐划一的排队等候现象,当教师以统一的“量尺”要求所有的幼儿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又担心孩子因为拥挤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案例中的“开火车”就应运而生。结合我市今年的研究课题“幼儿园生活环节教育化”,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基于“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通过多个阶段持续性、沉浸式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站在儿童立场思考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回归对幼儿和课程的基本认识,进而探索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不断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并形成“幼儿园一日生活导引”,支持教师真正以生活为中心支架幼儿学习与发展,实现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课程价值。基于真实情境中对儿童立场的探讨,能够为教师打开一个理解、支架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视角。从最真实的幼儿一日生活入手,依托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张文娟 《教育导刊》2004,(12):19-21
幼儿学作品教学是通过欣赏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反思实践中的幼儿学作品教学,笔发现存在着诸多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教师传授、幼儿接受”的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2010,(1):53-54
前几天,团长和保教主任一起到班里查常规。这项工作是每年学期初园里的“保留节目”。因为班里幼儿的常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带班水平。为了迎检,我看到有的老师一有空儿就带着幼儿练习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常规,“鞠躬问好”、“双手端水杯”、“轻收小椅子”、“按步骤洗手”等都是演练的内容,甚至不惜利用幼儿游戏活动、教育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练习。我虽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是,为了班里孩子能“有模有样”地迎接检查,也不得不这样强化练习。你还别说,经过这样的训练,幼儿常规习惯还真有了很大进步。我心里很矛盾,这种做法到底可取吗?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由于人们对“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就有了不同的主张。本文通过简单综述以往对“教学反思”的不同理解,并分析“教学反思”的特点、途径等,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教学反思对于专业成长的意义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体认,但是广大教师空有反思意识而欠缺反思习惯和能力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直接导致了反思行为的偏差和低效。因而,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反思型教师,就必须要反思“教学反思”:弄清“反思什么”和“怎样反思”这两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永英 《幼儿教育》2004,(11):30-31
“经验 反思=成长”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惟有将实践“对象化”,加以审视、反思,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每提高实践水平。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园以往的做法是:教师每月交四篇幼儿观察记录,一篇教育笔记。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教师们普遍反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而收获甚少。一位教师如是说:“我们听课的机会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少,可究竟获得了多少呢?天晓得!听课记录下来的只是‘水上浮萍’。记完了事,没有进  相似文献   

15.
一、唐老师的困惑 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接触一线教师,发现他们对教学反思是又爱又无奈。教学反思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他们觉得,教学反思要么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要么是无效的累赘。唐老师在自己的反思日志中表达了同样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大部分的研究不但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还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笔者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学反思进行了考察,论证教师进行教学反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在个案研究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对制约教师反思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合教师日常生活的有效教学反思策略,并从动态过程角度对“有效教学反思”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有效”的标准、“有效”与“效率”的关系以及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各活动间衔接转换的“驿站”,是各环节承上启下的“桥梁”。它是一个隐含着丰富教育资源与价值,亟待幼教工作者去开发利用的新课程。文章结合实践,探索在过渡环节构建游戏化主题微课程,以减少幼儿消极等待,优化一日活动环节,满足幼儿活动间隔身心节奏转换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人们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并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国外研究者对反思、教学反思的内涵以及教学反思水平的不同理解,并分析了各研究者之观点的主要分歧,以为我国培养反思型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丽 《早期教育》2003,(8):21-21
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有机统一的。其中反思与评价是针对感知和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目的在于指导、调节感知与创作,促进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艺术反思与评价是指幼儿对自我、对他人的艺术活动、艺术作品的欣赏、回顾,进而作出评判的过程。针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过多地以评价者的身份出现,而忽略了幼儿作为评价者的作用这一现象,我们强调幼儿的艺术反思与评价对于幼儿的艺术教育的意义有三:其—,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一种手段,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良好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本就如何运用“反思”这一手段从课后反思、教学机智、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切入,阐明了“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