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姑母     
花子 《教师博览》2008,(6):46-47
我一想起我的童年,就想起我的姑母;我一想起我的姑母,就想起苏联著名作家肖洛姆·阿莱姆。肖氏小时候把后母骂他的精彩词语记录下来,时间长了,竞成了一本词典,他为之起名叫《后母娘词典》。我的意思是:如果肖氏有幸听到我姑母的妙骂,无疑会如获至宝,并恭敬地抄录在他的《后母娘词典》里面。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重要诗人,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种是讲究音韵节奏,注重音乐美的作品,一种是不押韵,追求散文美的作品。前者的代表作有《雨巷》、《烦忧》以及晚期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元旦祝福》等,后者的代表作是《断指》、《我的记忆》、《对于天的怀乡病》等。应该说,这些诗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3.
吕璀璨 《考试周刊》2012,(43):14-14
鲁迅《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让《野草》充满了内在的张力。《野草》虽然篇幅有限,但恰恰显得其更博大,更深邃,更富于瑰丽的色彩,于短小中见精悍。而《我的失恋》更是一改鲁迅往日的严肃,以打油诗的方式戏谑地嘲讽了当时的一些无聊的失恋诗,鞭挞了青年空虚和负义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当代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1981年病情加重,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手术后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病后致力于学创作,1979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笔》等。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中散《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影响最大。近期,他又推出力作《我的丁一之旅》。《我与地坛》入选中学语教材。  相似文献   

5.
袁玉兰 《老年教育》2006,(10):42-42
写下这个题目,忽然想起名画家、学黄永玉先生曾写过的一篇章《比我老的老头》,他写的是李可染等一些名家。而我这篇《比我老的老人》,写的则是潍坊老年大学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年学子们。  相似文献   

6.
100分的谎言     
每首歌的背后,都有让你动容的灵魂。我看着作文发呆。作文是杜卡卡写的,题目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科学家,他高高的个子,穿着漂亮的西服,戴着眼镜,他还戴着金子做的手表。他非常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梦,我的青春》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8篇自传之一。文章记述了郁达夫七八岁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是小英雄阿千引领他认识世界、拥有梦想.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作品充分体现郁达夫的传记主张,突破旧式行传的体例,展现人的弱点短处.是一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真率表现自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职场上很多人很怕见领导、见老板,在电梯碰到老板不敢出声,在路上碰到老板拐弯走,却不知这是职场大忌。 2008年,段奕宏凭借《士兵突击》一剧使得这个农村小伙一炮走红。最近,《我的团长我的团》再次使他人气翻腾。1994年,段奕宏考上了中戏。大二时,一些形象出众、表演功底强的同学开始陆续接到影视剧的邀请。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  相似文献   

10.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1.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 ,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 ,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 ,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12.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作家洪峰乞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到他博客上翻了翻。发现他已自称“老汉”。这个词让我愣了半天。洪峰是我校友,1993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他正因《苦界》一书被媒体连篇累牍地炒得火热。后来又读了他的《瀚海》《东八时区》《和平年代》等小说,佩服得不得了。那时他才30多岁,文风强悍、恣肆。充满大伤悲,像阳光下定格的荆棘,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的N种生活》是葛红兵的一部思想自传,他恰到好处的利用了自身评论家的视角和犀利,即而屏弃了女性写作中过分拘泥于身体的缺陷而注重了对思想的挖掘,介入现实,披露现实,解剖自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自身审视的完美结合,这一结合使他的写作具有了别样的魅力,他的这种个人写作在当前“个人写作”的浪潮中是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16.
梦·梦想     
傅雅伦 《新读写》2011,(3):17-17
他打开作文本,开始构思作文题《我的梦想》。我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我非常想念我的爸爸,他是一个煤矿工人,在离这里很遥远的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家亦舒的《我的前半生》融合了亦舒自己对香港都市人生的独特理解,对鲁迅《伤逝》的一种选择性、创造性的接受。其中有对鲁迅爱情怀疑态度的认同,对鲁迅求真、独立、自由等思想个性的接受;对新女性生存的关注和其命运的探索与《伤逝》不同,《我的前半生》流露出女性反观自我、剖析自我、否定旧我的忏悔心情和奋起前行的努力;《我的前半生》并没有接受鲁迅对虚无存在的哲学追问,它以子君找到新的如意郎君为结局,增添了许多温情,有力地表现出觉醒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对女性历史文化的批判思考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的语言像徐志摩那样让我着迷。喜欢上他的作品是从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开始的,而不是中学时就读到的《再别康桥》。不知道诗人当时感到些什么,我很难明白他这首名诗背后的话,为何“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然而散文不同,他的文笔奇美,把我带入了清澈秀逸的境界:“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协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灵性。”还有欧化的长句,非得读好几遍不能领会其中的美感。而后我就迷上了志摩所有的作品,这篇散文更是百读不厌。一位作家朋友笑我还是中学女生的口味,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脸红。许多年过去了,别的书渐渐失散,但他的书一直带在身边。他的语言,滋润着我在欧洲几年里枯竭的中文思维中枢。我喜欢自由脱俗的情感和理想主义者亮晶晶的额头,这些并不因为时间的逝去、理想的破灭而失去它们的光彩。他纯洁之美的篇章,他对人生的单纯信仰,让我生出的何止是敬意!我以当年为了应付考试获取的知识,实在不能理解影响了他的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我当时甚至不知道志摩笔下的康桥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剑桥。学校给我的文凭,没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有遮羞的功用,全不能遮盖我的空疏和寡陋。徐志摩说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线索,如果说我过去的人生也寻得出线索的话,那么我后来去法国留学,为的是去欧洲“游学”。也还算得上是一笔清晰的线条。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在找寻《我的叔叔于勒》的深入角度,所以,当有学生说如果他是若瑟夫,他会把余下的钱全部送给于勒时,我觉得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20.
儿子写作文     
雷丹 《家长》2010,(10):20-21
“我的爸爸是一位清洁工,背有点驼,而且瘸了一条腿……” 这是儿子写的作文——《我的爸爸》开篇后对我的白描。我看了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对他喊道:“你这个小没良心的,爸爸生你养你,现在倒学会咒爸爸了!你爸爸我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什么时候驼背了,还瘸了一条腿?再说,我什么时候成了清洁工了?”恨得我直想用我“瘸”了的那条腿踢他几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