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文的特征之一是语言准确.如果用词不准确,就会说得含糊不清,使人抓不住事物的特征.但是,有时就不同了,因为事物本身复杂多变,且变化的参量具有非定量化的特点,所以,在没有充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契诃夫使自己的短篇小说的语言-文体特点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在选词和用词上的大胆、独特,深刻的抒情、细腻而善意的幽默、毫不留情的讽刺、优美而富有乐感的句子———这就是契诃夫对他的小说的语言和文体所要求的。本文将对这一语言-文体特点作一概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篇文章就像一个大房子,它是由一连串词语组合起来的。如果词语用得不恰当,就会影响文章的表达,也即影响"房子"的质量,所以,我们应尤为注意用词的准确。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力图使自己的语言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弄清他想些什么,就要听他说些什么:因为“言为心声”。然而,有时候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故意使语言的直觉视阈与真实指向性相悖: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不使自己的话把意思说明白,又生怕别人不明白;或吞吞吐吐,断断  相似文献   

5.
每次作文阅卷,总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文章,语言平淡直白,或哕嗦空洞,或晦涩难懂。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从根本上讲,这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揣摩和语言积累,更需平时的反复练笔,这都是老生常谈。但平时应阅读些什么,揣摩些什么,积累些什么,又要练习些什么,才会使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获得迅速提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点拨。  相似文献   

6.
跟艺术表现上长于白描相一致,鲁迅作品的语言也是朴素自然而又十分精炼的。就用词来说,他很少用色彩华丽的词藻,而多采用活在口头上的日常用语,只是将它们放在一个适合的位置,便能准确精妙地传达出客观事物的情态、特点,表现出丰富的含义。准确、生动、传神,是鲁迅作品用词的主要特色。鲁迅很注意动词的选择和提炼,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精彩的例子。有一些动词极其寻常,人人能说,人人会用,鲁迅先生随手拈来,却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精髓,使之顿生异彩。在《兔和猫》中,鲁迅这样写三太太喂养兔子:“现在七个之中,  相似文献   

7.
从同学们的文章中发现,大家都在刻意模仿什么,滥用“变态”等词,极力使自己的文章幽默,却忘了几种文体最基本的性质:记叙文注重用词的生动性,说明文讲究用词的准确性,议论文注意用词的严密性。滥用这些使文章幽默的用词,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就像“东施效颦”。也许这西施就是韩寒,而这颦就是《三重门》、《零下一度》吧!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即"文采"之意。好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好的文采,因而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外,还应注重文辞。好的文辞,读起来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考生在考场中倘能准确、简洁地用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灵活句式和鲜活而独特的修辞,能深化文章的内蕴等,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笔者结合考场优秀作文,浅谈六种能令语言"文采飞扬"的技巧,以期为广大考生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1,(1):146-146
这一年,他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这个时候.不必再用夸张的语言和他说话,只要清晰就可以了,用词要尽童准确,这可以帮助他理解更多的词汇。  相似文献   

10.
邹嘉晖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105-106,109
人们的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语域中进行的,而语域的差别则大量反映在词汇上。法律英语语言活动是在其特定的语域中进行的,因而法律英语特点也是通过其不同的用词而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文体在选词上有明显的差异。法律英语用词以准确、严谨为根本,但常因用“长词”、“大词”和比较文气的词使语言拘谨;用一些旧词、古词使文章费解;对模糊语言的有意使用又让人觉得矛盾。  相似文献   

11.
学会用词是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简明清晰的用词可以增加文章的力度和风采,适当地运用转承语和比喻可以使文章变得丰富多彩,使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反,词用得不恰当、不得体,写出的句子也就失去了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一些常见的用词误区,从而提出要准确用词,进而达到词汇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1.本文之所以感动无数人,不仅因为其情美,还因为其语言简洁优美,极富表现力:用词精炼准确,句式有对称美,句子含义丰富。请学生自己找出来并说说其美的理由。(1)用词精炼准确的句子,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形象地说明母亲年老体弱、艰难度过严冬的痛苦之情。(2)句式很美的句子,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很富有表现力。(3)含义很丰富的句子,如:“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  相似文献   

13.
语感教学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外貌的描写,用词的准确、生动,为学生语感的习得提供了很好的示例。提取课文的信息,品析文章的语言,并进行整体串联,就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14.
刘新会 《考试》2010,(Z1):46-49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文章的好坏,选词很关键。考生就应该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力争用词准确,有特色。选词时,大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用词准确达意,避免汉语式英语选词时应注意把握单词的内在含义,且用词符合英语习惯,避免汉语式英语。  相似文献   

15.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文章的行文不能显示生活的丰富性,就会显得单薄乏味,因此文章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自然会有冲突,有转折。文章的曲折是有意制造些延宕、阻碍,使文章波澜有抑扬。而波澜的"落"是为"起"积蓄力量,情节的"抑"是为了更高的"扬"。一阻一畅,一起一落,一抑一扬,以至异态纷呈,新奇屡出,能给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运用能力是作文的基本能力。作家汪曾祺说,文章的语言浸透了内容,浸透了作者的思想,语言粗糙就是内容粗糙。可见,语言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丰富灵活呢?首先要从用词入手。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材料少,文章自然会显得简单、粗陋。词语丰富,并不是要刻意用最多的词汇表情达意,而是要把自己积累的词汇用最佳的表现方式组合起来。一、妙用成语成语是千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的精华,语约意丰,恰当使用可以令语言更精炼、更生动,表意更准确、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语言表述的确切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用词不够准确,往往会使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产生误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今就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作者进行思维活动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构成文章的物质形式。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语言艺术,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因此中学师生必须懂得用语技巧。“用语技巧”是研究运用语言的巧妙技法和手段。其内容是研究怎样使中学作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怎样讲究造句技巧,做到长短互济、整散交错、句式变换、巧用警策;怎样使语脉贯通。 所谓准确,即指把客观事物反映恰当。文章不够准确,从语言角度看,是用词造句的问题;从逻辑角度看,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三境     
我学写作是在七、八十年代之间,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写了文学评论给前辈或老师看,他们总在语言上横挑鼻子竖挑眼,谆谆教导你:概念要清晰、准确,论述要深入、到位,用词要严密、简练……评论文章的精髓就在理论性上。按照这种套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能准确地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收到积极修辞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从而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