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李波  何旭 《新闻导刊》2006,(3):24-26
2006年2月.《重庆日报》再次改版.与以往改版不同的足.此次新闻改革“不以形式的改变和版面的扩充为重点.而以内涵式发展和提高版面质量为重点”.进一步面向中高端读者.注重报道内容和报道手法的创新。以不断提高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为此.重庆日报编委会把全新打造“重庆在线”版、“影响周刊”和重塑“特别关注”版作为此次改版的突破口.通过这三个方面带动全报社编采人员的意识、文风的转变.全力增强党报功能.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下面笔者就“重庆在线”版运行4个月来的情况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2.
张丹  温洪泉 《声屏世界》2005,(10):48-49
2004年.随着一些省级卫视频道品牌发展的初见成效,再加上数字电视平台的建立,电视资源集约化整合,电视观众分众化趋势的来临,各大省级卫视纷纷改版,迈出了深层次频道变革的步伐。而重庆卫视在这次改版浪潮中.以定位为“中国公信特色频道”为突破口,从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凭借其优秀的自办栏目和科学的编排及其独特的定位成就了重庆卫视覆盖排名全国第六、西部第一的辉煌。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2004年5月后,重庆卫视西部地区收视持续增长,多项指标西部排名第一;2004年6月后.重庆卫视涨势迅猛,全国夜间收视一度跃居省级卫视第四;重庆卫视在26个中心城市入户率超过60%,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人户率与本地频道相当。  相似文献   

3.
重庆日报新一轮改版于2月16日全面启动。这次改版不以形式的改变和版面的扩充为追求.而以内涵式发展和提高版面质量为重点,进一步面向中高端读者,全力打造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京报网”自2000年3月创立至今已五年时间,其间曾经历了三次改版升级。第一次改版是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电子版平移到网页上.页面简单、缺乏层次感;第二次改版,增加了服务性栏目,在版面设计上扩大图片面积.突出了视觉效果:第三次改版,重点突出北京特色,运用多种新闻体裁、从多个角度增强了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可读性、时效性、地方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起,湖北日报以“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实施了大规模改版。中宣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肯定湖北日报改版成果,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来信热情褒奖,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和概括改版理论的论文《责任造就公信力》同时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从2月中旬重庆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报纸版面更加大气,标题图片更加醒目.专版特色愈更突显,信息量进一步增多.大家都说改得好!东坡诗有“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重报这次改版果然令党报风光无限,峥嵘再起。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掀起了新一轮的改版风潮。此次改版高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的旗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一片哗然,一时间赞美声、唾骂声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重庆卫视的改版成为又一热点话题。本文以重庆卫视改版的详细内容为依托,在透析其改版原因的基础上,对此次改版的可行性和现实困境做了进一步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待对未来省级卫视的发展提供一个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肖春明 《视听界》2007,(6):76-77
从今年4月18日开始,盐城广电局和盐城电视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盐城新闻》节目进行了整体性、结构性的较大改版。改版后的《盐城新闻》有什么新的特点和变化?城市台的主流新闻如何坚守阵地,树立主流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16日,《大众日报改版宣言》称:“更好地贴近读,贴近市场,坚持江泽民同志为本报题词指明的‘永远与人民大众在一起’的方向,在全省舆论大合唱中担当好领唱角色,是历史和现实赋予《大众日报》的使命,也是改版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10日是重庆日报新一轮改版的第一天,打开报纸犹如春风拂面,使人感到新奇、清新,改版引起读者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1.
高方 《传媒》2014,(3):29-31
正2013年10月14日,重庆卫视全新改版。作为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龙头,重庆卫视的发展是上下关注的焦点。改版之后的重庆卫视强势复苏,引起全国广电同行的高度关注。2014年新年伊始,本刊记者专程赶赴重庆,对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裁牟丰京进行了专访。传递正能量的主渠道文化多样性的宽平台《传媒》:2013年10月中旬,重庆卫视进行了改版,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这次改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如何定位的呢?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进行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①这次改版引起了传媒业界的争论,叫好者认为改版是坚守媒体责任的表现,反对者认为这违背了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看中国省级卫视定位之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溪 《东南传播》2011,(7):33-36
从2004年建立中国公信特色的综合频道,到2009年首次定位“中国红”,打造英雄品牌,再到2011年改版成为“我爱中国红”总体定位下的“红色频道”,重庆卫视历经七年改版,频道定位终于阶段性落地.本文试图以重庆卫视“红色频道”的历史定位为由头,通过细数重庆卫视七年变迁,观照中国其他主要省级卫视的定位变幻,以全景呈现中国电...  相似文献   

14.
重庆卫视2011年3月1日全面改版,宣布不播出商业广告,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提供公益电视服务。重庆卫视的改版在以商业运营为主的中国电视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从打破收视率束缚,恢复媒介公共本质;规范议程设置的导向,但需要关注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需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需重视内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标榜榜样的连锁效应,并借鉴其他考核体系,建立符合自身的满意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浅析重庆卫视改版的"前因后果"。期待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公益红"能够红透半边天。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再次改版后的湖北日报,辟有时政要闻、经济纵横、城市空间、农村天地、文化征程、理论前沿、开放视野、民生关注、万千气象、快乐双休等10个版面,其持续的创新报道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总体上看,改版后的湖北日报,庄重大气不失灵气,清新典雅不失生动,主流意识突出,重视议程设置,舆论导向鲜明。各大版面的报道精彩纷呈,报道形式新颖多样,新闻图片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改版思路清晰在我国由经济快速发展而不可避免引发的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特定阶段,改版后的湖北日报准确地把握社会热点、焦点,提升了开放的社会化观念,吸引了普通民众的关注,主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体现出一流党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党报品质、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改版     
张树良 《青年记者》2002,(12):54-55
北京的《北京青年报》改版了,沈阳的《都市家庭报》要改版为《沈阳新报》了,重庆的《重庆晚报》前两天也要改版成早报。一时,全国上下,改版呼声高涨。那么报社的改版应该出于哪些需要呢?  相似文献   

17.
从重庆卫视改版看我国公益频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华 《传媒》2011,(8):36-38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其"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的定位宣告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公益频道的诞生。重庆卫视此次改版由政府主导,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电视台运营过程中片面追求收视率、广告多、电视剧多、节目格调不高、内涵不丰富、缺乏思想性等问题。预见此次改版能否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卫视分别于2011年1月和3月两次进行改版.与改版前相比,改版后的重庆卫视表现出如下特点:在资金来源上,由商业广告收入为主转向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在内容编排上,自上而下传播"红色"与公益内容,塑造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实行以一不二减三增为内容的全面改版,由于采取不播商业广告等改版措施,引起公众极大关注。赞同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很多公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1日.陕西卫视全新改版。这次改版秉承“把陕西卫视办成全国人民喜爱的卫视频道”的宗旨.立足挖掘文化资源与体制革新.以人文节目为切入口.试图打造陕西卫视“人文天下”的频道品牌。本文以此次陕西卫视改版为视点.分析陕西卫视的差异化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