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在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对泉州湾洛阳江红树林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进行种群年龄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泉州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种群一年发生7~8代.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种群整体较为稳定,种群结构性增长很低.潮间带位置对毛颚小卷蛾的影响不大,温度和桐花树的物候特征对毛颚小卷蛾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桐花树毛颚小卷蛾一般在春秋季节爆发,而冬夏季节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在桐花树果期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事件为参照点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初步确定了灯下蛾量消长趋势与田间发生基本一致;确定了成虫与高龄幼虫(4—5龄)的滞后时间大约是15—19天.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建立了以蛹期生物事件为参照点预测成虫发生期,以成虫期生物事件为参照点预测幼虫发生期的预测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基本适合田间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桐花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桐花树2a生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淡水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 mg/L(对照组)、10mg/L、25 mg/L、50 mg/L、100 mg/L、300mg/L、500 mg/L)对桐花树叶片的超氧负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量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叶片中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值范围是在Pb2+浓度100~500mg/L;而蛋白质含量和POD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在铅胁迫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最大,当高于10mg/L时,则随Pb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2+浓度为0~300 mg/L时,随Pb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试验表明:桐花树叶片在浓度为10~100mg/L铅处理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调控抵御铅污染,即轻度的铅污染有利于桐花树的生长;在300~500mg/L高浓度铅胁迫下,各种生理指标出现衰减,显示高浓度铅胁迫的抑制效应,不利于桐花树生长.  相似文献   

4.
1977至1982年在广东四会大沙区大田试验获得的27个生命表资料,按各年同一世代进行统计,平均得出:第2—6代由卵至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07,1.39,0.02,0.48,0.17(%):死亡主要出现在卵和1,2龄幼虫阶段,死亡率达72~98%;种群增长指数(I)值2—6代分别为5.1705,0.8859,0.0129,0.2804和0.0845,第2代最高. 关键因素分析表明:1—2龄幼虫期,3—5龄幼虫期和蛹期的失踪对总K值的波动影响较大.相关回归分析回归系数1—2龄失踪为0.3450.3—5龄为0.3331,蛹为0.2602.因此,1—2龄和3—5龄失踪为关键因素,其次为蛹期失踪.  相似文献   

5.
以净收益最大作为最优的管理目标,提出了稻纵卷叶螟的临界管理决策模型和多阶段综合管理的决策模型.讨论了不同虫口密度,不同的市场价格,不同的约束条件以及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卷叶螟幼虫密度为10000—15000条/亩,采取‘杀虫单’根施是最优的;当田间成虫密度为500—1000头/亩,欲控制下代种群密度低于当代水平,则最优的控制方案是在成虫期采取诱杀,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自然防治,蛹期田间浸蛹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6.
泉州湾自然保护区桐花树生态系统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方法对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进行群落调查,了解其群落特征;并通过野外实验、收集资料、调查法等方式获得基础数据,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桐花树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净化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旅游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等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泉州湾自然保护区桐花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高达每年5 828.4万元,单位面积价值达到13.39万元.(hm2.a)-1,其中侵蚀控制和沉积物保持的价值3 690万元.a-1,占总价值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Zn^2+浓度分别为0、1、2、5、10mg/L时,于不同暴露时间(12、24、48、96h)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1、2mg/L)的Zn^2+处理组在24h内对福寿螺肝脏SOD活性起到诱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减弱,在96h时下降至最低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而中、高浓度(5、10mg/L)处理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各浓度组的胁迫下,CAT活性在12h时升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下降趋势.MDA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并且与重金属浓度成正比,在10mg/L96h时达到最大值.Zn^2+会对福寿螺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SOD、CAT和MDA指标能有效评价Zn^2+对福寿螺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3.3蜻蜓目(Odonata) 3.3.1生物学特性古蜻蜓类远在石炭纪化石中已有发现,是起源较早的昆虫.成虫与稚虫都为肉食性,幼虫喜食浮游及蚊类幼虫,成虫捕食蚊类、小形蛾类、叶蝉等.是一类重要益虫.有时亦同类相残.大形者,亦能取食小鱼和蝌蚪.头大,活动自如,后部是空的,松松地连在胸部,就像一个圆球与旋轴,使头部能上下、左右转动.触角刚毛状.复眼甚大,占头部的大部分,视觉相当敏锐,能看见空中小虫,冲上去攻击.两对翅膜质,透明,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雌虫将卵产在水中,所谓“蜻蜓点水”就是产卵时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枣桃六点天蛾年发生2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越冬代蛹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第1代成虫7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幼虫经6龄。4龄开始为暴食期。幼虫对枣叶利用率为47.55%,排粪率为37.4%。粪便含水量1~4龄占49.54%,5~6龄占55.56%。幼虫排粪共1335粒,共重4639mg。成虫趋光性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叶面喷洒,探讨生物有机肥龙峰1号、龙峰2号和SOD液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于小喇叭口期叶面喷施生物有机肥后能有效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速度,喷施后2周,处理比CK株高增加2.51~11.52 cm,单株叶片数增加0.11~0.91片,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喷施后抽雄期,处理比CK株高增加3.03~15.51 cm,单株叶片数增加0.24~2.08片,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喷施后灌浆期,处理比CK株高增加1.94~17.92 cm,单株叶片数最高增加0.33片,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分析叶面喷施生物有机肥的增产作用可知,叶面喷施SOD液肥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产60.71 kg/667m2,增产率达到9.46%;叶面喷施龙峰1号比CK增产34.96 kg/667m2,增产率达到5.45%;叶面喷施龙峰2号比CK增产34.90 kg/667m2,增产率为5.44%,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玉米叶面喷施生物有机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在大面积生产中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沈试-29玉米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酶活性的变化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一致即由乳熟期到蜡熟期活性下降,完熟期和枯熟期SOD、POD和CAT的活性又开始上升,而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的变化则与此相反;MDA含量在蜡熟期上升,在完熟期和枯熟期下降。由此可见,种子的成熟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和过氧化作用,并存在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pH值(2.0,3.0,4.0,5.0,5.8)的模拟酸雨胁迫1,3,5 d及恢复处理3,5 d后对洋葱根组织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活力在胁迫早期表现为诱导而后抑制,随即达到平衡;酸雨胁迫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H低于4.0的胁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在受胁迫全程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24例和健康者30例,均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后加以确诊.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组和对照组均经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三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但血清MDA水平与ALT、AST水平(r=0.151),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与ALT、AST水平(r=-0.218)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明显抗氧化能力的异常.通过血清MDA、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油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NaCl胁迫对油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对油菜幼苗进行胁迫,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油菜幼苗MDA含量,以及SOD、CAT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00mmol/L浓度以下油菜幼苗MDA含量稍有降低,但是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幼苗MDA含量均升高.100mmol/L浓度以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幼苗的CAT和SOD酶活性均上升,高盐胁迫下(200mmol/L以上),随着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CAT和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这说明油菜幼苗对NaCl胁迫存在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了土壤Pb含量对栀子幼苗生长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栀子幼苗对土壤Pb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壤Pb含量升高,栀子幼苗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随土壤Pb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统计分析表明,各实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Pb含量高于1045mg/k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栀子幼苗生物量与幼苗生理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栀子幼苗根、茎、叶中对Pb的富集随土壤Pb含量升高而增加,栀子根是土壤Pb最主要的吸收部位.土壤Pb含量在1045 mg/kg以下,栀子幼苗能够正常生长生存;当土壤Pb含量高于1045mg/kg,栀子幼苗自身调节抵抗能力降低,其生理反应和生长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凝胶过滤及离子交换层折法纯化玉米CuZn—SOD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葡聚糖(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及纤维素(DEAE-32)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玉米CuZn-SOD,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CuZn-SOD具有怀其它来源的CuZn-SOD相似的性质,即最大吸收峰为260nm,分子量为33,600道尔顿,分子中含有17种289个氨基酸残基,不含色氨酸,N-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1分子酶中含2个铜原子和2个锌原子;电泳分析显示,蛋白质谱带和酶活性谱带数目相同,均为两条。  相似文献   

17.
滞育是昆虫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特性 ,它可以发生在昆虫生命过程中的任何时期 ,依发生的时期不同而划分为 :卵滞育、幼虫滞育、蛹滞育和成虫滞育 .着重对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滞育激素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on by ferulic acid against the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diosbulbin B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nd further observe whether ferulic acid augm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rulic acid decreases diosbulbin B-increased serum alanine transaminase/aspartate transaminase (ALT/AST) levels. Ferulic acid also decreases lipid peroxide (LPO) levels which are elevated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ver demonstrates hydropic degeneration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while ferulic acid reverses this injury. Moreover, the activities of copper- and zinc-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and catalase (CAT) are decreased in the livers of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while ferulic acid reverses these decreases. Furthe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CuZn-SOD and CAT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ouse liver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ferulic acid prevents this decrease. In addition, ferulic acid also augm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compared with diosbulbin B alone.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ferulic acid prev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liver injury via ameliorating diosbulbin B-induced liver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and augm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冷激诱导抗冷性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四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冷激可以提高SOD,CAT,APX,GPX四种抗氧化酶的活性,表明冷激诱导的抗冷性与SOD,CAT,APX,GPX四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有关,暗示SOD,CAT,APX,GPX四种抗氧化酶在冷激诱导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为依据,研究蚁皇浆口服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52周龄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老龄实验组和老龄对照组,4周龄15只作为成年对照组,灌胃四周后分别取血测定SOD、CAT、Tch、TG和MDA等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老龄实验组SOD、CA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Tch和TG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蚁皇浆口服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药食两用的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