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化学第三册(必修 选修2003年版)第六单元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介绍"乙二酸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五个方面的性质:①乙二酸的酸性;②乙二酸受热分解;③乙二酸的还原性;④酯化反应;⑤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教材例题的教学功能还不仅局限于此,下面通过对有关乙二酸问题的延伸改编,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例题的潜在价值,发挥教材例题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步骤"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所给图示完成这个实验时,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2热水分解生成的水?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还是升华逸出的(COOH)2?生成的沉淀物是CaCO3还是CaC2O4?为此,笔者设计了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现用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节 ,关于乙二酸 (俗称草酸HOOC -COOH)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部分 ,书中根据乙二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预测乙二酸可能具有的性质 ,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其中对于验证“乙二酸受热分解”这一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 :“如图 1所示 ,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 ,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 ,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观察现象……通过实验 ,可以观察到乙二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图 1 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可是 ,…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三册第82页至83页,[示例2]乙二酸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一文中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说法是错误的。乙二酸没有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步骤“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人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所给图示完成这个实验时,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_2热水分解生成的水?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_2还是升华逸出的(COOH)_2?生成的沉淀物是 CaCO_3还是 CaC_2O_7?为此,笔者设计了乙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化学>(必修加选修) 82页一个演示实验"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该装置问题较大,不能使实验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7.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8.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化学》(必修加选修)82页一个演示实验“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该装置问题较大,不能使实验成功进行。1主要原因1.1乙二酸晶体熔点为100.1℃,受热易熔化为液体,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而不应向下倾斜,否则熔化的液体会从试管口流出。1.2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笔者将此时产生的气体导入少量蓝墨水,结果墨水褪色,证明此时气体中含有乙二酸蒸气,这时导入石灰水,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有CO2,因为乙二酸钙也是沉淀。1.3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为产物还有CO,会污…  相似文献   

10.
例1(2014·龙岩)"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丁的牌是(D).A.NaOH B.Fe C.H2SO4 D.CuSO4解析本题主要借助于"扑克接龙游戏"来考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若甲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厨房常见材料设计实验,以化学视角探究日常用品Na2CO3、NaHCO3的性质。可以在家中利用常见材料进行探究,认识Na2CO3、NaHCO3的外观、水溶性、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碱性、与酸反应的过程、热稳定性,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在生活中应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TiO2催化合成乙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13.
结合锂的需求导向和科学研究热点,设计了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的黏土型锂矿提锂实验。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RD、BPMA、SEM-EDS等分析测试及特性表征手段对贵州某黏土型锂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NH4)2SO4焙烧—酸浸提锂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焙砂的制备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颗粒粒度<45μm、(NH4)2SO4用量5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110 min、4%(质量分数) H2SO4作浸出剂、液固比4∶1、浸出时间100 min条件下,锂的浸出率达到90.19%,实现了锂的高效提取。该实验研究为此类黏土型锂矿资源高效提锂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沸点高(98.3%,338℃),难挥发.化学性质:稀硫酸具有强酸性;浓硫酸除了具有强酸性外,还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黄诚 《化学教学》2006,(1):64-64
贵刊2004年第4期刊登了刘书贤老师的文章《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看法》,对于刘书贤老师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1实验验证(1)取一块实验用纱布,蘸染上蓝墨水(上海墨水厂生产的英雄高级纯蓝墨水),露置于空气中一夜后,剪成相同的三份。(2)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编1、2、3号,各放入一块纱布。(3)向1、2、3号试管中分别注入3mL蒸馏水,0.5%(质量分数)的酸性KMnO4溶液,2%(质量分数)的乙二酸与乙二酸钾混合液体,浸泡15分钟。(4)取出纱布观察纱布和试管内溶液的变化,并记录如下:①1号试管溶液变蓝,纱布略微褪色;②2号试管溶液紫红色褪去,纱…  相似文献   

16.
1.探究乙二酸的化学性质。2.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会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活动·探究"要求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比较,笔者现提出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的三种可行性设计方案,以供同行参考。一、利用传统仪器进行创新设计1.实验用品注射器2支(20 mL)、具支U形管1支、小气球2个、橡胶塞2个、铁架台1个、0.5 mol/L Na2CO3溶液、  相似文献   

18.
制备H2SO4-硅胶固体酸,用约0.2 g的硅胶固体酸替换2 mL浓H2SO4应用于催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通过减小当量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只要0.1 g硅胶固体酸即可达到2 mL浓H2SO4的催化效果。在该反应中固体酸催化剂使用量少,危险性小,操作简单,反应产生酯的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将斐波那契数列推广到更一般的二维线性递归数列{Tn}.{Tn}满足Tn=(I,n=1,a,n=2,aTn-1+bTn-2,n≥3,其中a,b∈R且a2+4b>0,给出并证明了其通项公式Tn=1/(a2+4b)1/2[((a+(a2+4b)1/2)/2)n-(a-(a2+4b)1/2)n;其次证明了其性质TnTn+d-Tn+1Tn+d-1=-(-b)n+1Td-1,其中d≥2;最后例说了通项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围绕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用能否引起氯气中毒的争论,从考察两者混合反应有无碱和氯气生成入手,设计系列实验进行求证;结合理论计算,讨论分析影响氯气逸出浓度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发现,在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的初始阶段有少量氯气逸出,而体系中存在的酸性物质会促进Cl2的生成和逸出;当C2H5OH的氧化产物CH3CHO积累到一定浓度,CH3CHO与Cl2、NaClO在强碱催化下可发生卤仿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