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走,到武汉去,保陈再道去!   1967年7月,武汉.   十几天的持续高温,使这座著名的“火炉“城市更加暴热.太阳终日火辣辣的,射得大地直冒烟.街道两旁葱茏的树木无可奈何地垂下了高昂的头颅.……  相似文献   

2.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3.
中西新闻的异同之处,要探讨起来难以穷尽。但“摆进去”与“跳出来”,可说是中西新闻文体上的一个鲜明对照。 如果你读了国内大量的新闻报道,又认真阅读了一些西方记者的新闻作品,坐下来冷静地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得出一个总的印象:在新闻作品中,中国的新闻记者似乎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摆进去”,而西方新闻记者却是尽量地“跳出来”。“摆进去”的,就要尽量地渲泄自己的感情、发议论、作评价,生怕读者不理解;“跳出来”的,则是尽量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深深地隐藏在新闻事实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去评价。 手头就有这方面的例子。同样是反映武汉遭受暴雨袭击,你看美联社的报道:《大雨使武汉成为水城》([美联社武汉7月27日电]1998.7.30《参考消息》)  相似文献   

4.
叶子 《新闻前哨》2014,(9):66-68
城管,在现代城市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部分城管的违规执法和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使得城管这一群体被污名化.武汉作为重要的中部城市,却背负着“脏乱差”的恶名,城管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为塑造“大武汉”新形象,三年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管革命”的口号,提出要用三年时间让武汉市容环境达到湖北省内最优、国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读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主任汪新源同志所著《新闻心理学》,一阵清新、纯朴的气息扑面吹来。在当今言必称“学”的年代,这确是一本真正称得上“学”的专著。新源同志50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在省报当记者、编辑。这本专著可以说是他三十年新闻生涯的总结. 记得1984年初夏,我去贵阳开会,途经武汉,他就对我谈及准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索一  相似文献   

6.
进入7月,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江苏等地由于强降雨出现了严重内涝灾害.7月5日至6日的一场大雨把湖北武汉变成“水世界”,武汉因渍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多达169处,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188条公交线路停运.武汉地铁2号线中南路、4号线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站等进水.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武汉晚报复刊20周年的日子里,武汉晚报又迎来一件喜事。9月14日,经武汉市公交监察办批准,武汉晚报门前的“解放村站”正式更名为“武汉晚报站”。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记协内参专业委员会主持,武汉晚报承办,武汉华羽桩基施工公司协办的湖北省新闻单位1994年度“华羽杯”内参报道奖元月26日在汉评选揭晓.省内13家新闻单位的63篇稿获奖,其中一等奖12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29篇.  相似文献   

9.
1931年4月,国民党向中国工农红军发动第二次大“围剿“,同时也加大了对中共中央机关的侦破力度.25日,中共中央委员、直接负责中央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6月22日,党的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这样,设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陷入了极端危急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15日晚,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吴官正家里来了两位外地客人。这两位客人不讲情面地向吴官正抱怨:“武汉的旅店、码头服务态度太差劲了,你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哟!” 吴官正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翌日清晨5点多钟,他早早起床,穿一件棉大衣。徒步半小时,来到武汉客运码头看个究竟。 一位旅客行色匆匆,在检票口小心翼翼地问服务员:“这儿是去上海的6号轮吗?”几名服务员竟无  相似文献   

1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许许多多“战地记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最前沿,发回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向武汉陆续派出了近两百人的报道团队,让我们看一下在战“疫”一线的“逆行者”们的身影吧。蒋晓平:我们与白衣卫士并肩作战。“过去的半个月时间,一直和我曾经学习、工作了11年的城市战斗在一起,真正同呼吸、共命运.每每回想起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热泪盈眶,愿武汉挺住,世界祥和!”  相似文献   

12.
李相蓉 《青年记者》2016,(22):31-32
今年夏天,降水量大到罕见,7月初,在武汉工作的堂妹,发来楼下积水的照片,说公司放假了.各种伴随降水量而来的突发事件、段子、小视频,开始在朋友圈刷屏. 7月5日,领导打来电话:“收拾东西,准备去江苏吧,注意安全,买好防雨装备.”买了雨靴、雨衣、车票,第二天,我和摄影记者一起前往江苏宜兴. 自7月2日凌晨5点至次日,宜兴成为江苏省降雨量最大县市,达181.5毫米,多处河道水位升高. 通过微博检索,我们发现高塍镇范道村的老街道黎明街被倒灌的河水变成“水路”,没过大腿的水,使这里近百名住户、商户无处栖身.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9,(4):F0002-F0002
武汉春寒料峭,冷雨连绵半月,一如那徘徊不去的金融危机阴影,令人忧郁.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1998,(6):10-18
1928年7月间,陈光甫从武汉回到上海,并去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会议.同时,蒋介石亦几次在南京召他谈话.  相似文献   

15.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16.
为撰写《曹聚仁传》,我走访曹先生的夫人邓珂云女士的寓所。 无意中她解开了我一个长久以来的困惑。 这就是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新闻的首发者是谁? 曹聚仁先生原在上海暨南大学执教,“八·一三”凇沪抗战爆发,他放下粉笔,奔赴现场,任中央社战地特派员。住进了孙元良的第88师师部。 1937年11月11目,淞沪前线我军总撤退。曹聚仁随军撤退,次年到了武汉。 蛰居在上海租界的邓珂云,心情非常苦闷。1938年春,曹聚仁函电她去武汉。她毅然离开上海,投入  相似文献   

17.
十人倡议百万人响应.武汉兴起“袋袋相传”。武汉晚报从百姓身边小事入手.联手武汉最大居民区——常青花园。策划实施“袋袋相传”公益活动,引导公众用环保布袋取代塑料袋,使“袋袋相传”成为市民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袋袋相传”由常青花园“传”到武汉三镇,在城区不断深入:又由城区“传”到市郊的汉南等地,  相似文献   

18.
5月23日至6月14日,《长江日报》头版开辟《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专栏,精心策划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引发“建桥之都”论坛在汉举行,建桥企业共同发布《武汉建桥宣言》,推动多种建桥资源重组,开启了武汉在全国,以至全球树立“建桥之都”城市品牌的进程。这些报道充满动议、倡导、  相似文献   

19.
8月21日,新京报发表社论《有多少“民生新闻”经不起“翻旧账”?》:据媒体报道,最近湖北阳逻的一名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发问:武汉媒体为什么专门报道假新闻?据这位网友统计,被媒体报道过的改变新洲命运的12大工程(投资40亿元以上),有11个烂尾了,仅地铁21号线没有烂尾.据此该网友质问:记者为什么要帮助官员给百姓画饼充饥呢?  相似文献   

20.
陈南 《传媒》2015,(11):62-63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用脑去思考,用眼去发现,用耳去倾听,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这是笔者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具体体会,通过活动实践,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和“职业”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