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社会保障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缺乏基本的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是"以人为本"精神和社会公正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对三江源地区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服务的实践,探索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复杂系统工程,追求的是社会的全面和谐、整体和谐与长期和谐。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一人一经济一社会”互为因果的多维关系,并使之达到最优化。要坚持生态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辩证统一,以生态公正保证社会公正,以社会公正促进生态公正。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遵循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平等的生态享有机制、科学的生态规划机制、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绿色的生态消费机制是实现生态公平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公平。  相似文献   

8.
《毛猿》是奥尼尔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尼尔运用戏剧创作手法刻画了遭到破坏的自然以及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纯粹利益关系,表明整个人类已陷入生态危机的困境。而奥尼尔在剧中所表现出的对这一危机的思考:回归自然,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观点不谋而合,表现了奥尼尔超前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大力倡导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问题及存在的危险进行剖析,从生态和人类发展的角度论述提倡消费伦理的生态意义和人文价值,分别阐述了节制、公正与人类意识、代价等消费伦理规范,并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和推行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0.
超越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评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天生与自然不友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必然不断地掠夺资源、加深环境的破坏程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除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别无出路.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基本特点是:以土地伦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的社会化;坚持社会公正;施行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制度.他的生态社会主义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2.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将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城市生态、生态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等作为研究内容,以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与优化,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为其研究的任务与目的。社会生态学丰富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物质基本原理,并促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科学和两种文化的交叉整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借助生态学的理论开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会发现它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其产生的原因又非常复杂。因此,我们要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最终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生态体系建设,提高其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明与物质生产方式相互联系的角度,考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变迁;分析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的"瓶颈"效应;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措施:要大力建设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特别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发展一批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探讨了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构成以及高等教育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生产包括生态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生态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相对独立意义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生产,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人类要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简评生态旅游泛化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生态旅游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影响、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虚热现象,它与真正的生态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试图通过生态旅游泛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矫正思路的探讨,希望此问题引起旅游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丽水和衢州)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丽水和衢州发展生态型产业的条件和优势,以及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发展生态型产业是丽水和衢州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最佳途径和必然选择。就丽水和衢州两市如何发展生态型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