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茗玮 《现代传播》2007,(2):117-120
博客从2002年由极少数技术狂热者驱动,到一批爱好者和理想者驱动,到今天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博客本身的用户群体特性和技术应用特性,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博客研究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行为研究和传播研究方面,尤其是宏观研究居多,而更深入设计博客网站运行和用户行为特性的微观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就此尝试做出新的探索。博客网站的运行越来越接近虚拟世界的运行,因此,“以人为本”是博客网站运行的根本方向,我们引入“7Cs用户界面评价模型(7Cs Framework)”,从情境、内容、社群、客制化、沟通、链接、商务、适合度、增强度等多个因素,对博客网站成功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莫凡 《网络传播》2009,(7):52-53
2009年第5期《网络传播》刊发的文章《博客,踏入七年之痒?》指出,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面临着盈利模式模糊等困境。对于较之盈利模式模糊而言,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认可和期待。  相似文献   

5.
方兴东正在搬离纷扰的北京,“杭州比较清静。”方兴东感慨说,这位“博客教父”见证了中国博客从无到有,也历经了博客从兴至衰,依然坚信中国专业博客网站有生存的空间,此时,方兴东创办的博客网仅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6.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7.
何淼 《新闻世界》2008,(11):110-111
目前博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个人博客行为的规范与否、网站的博客服务与管理是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博客的世界是井然有序还是混乱不堪。个人、网站和监管部门都应该主动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努力使“博客”——这个充满活力的信息交互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情博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65-68
利用专业文献和网络对国内图情博客进行收集和整理,获得可访问的博客链接891个,分别从博客创建年代、网站分布、博客生命力和活跃度等方面对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图情博客主要集中在Sina、Chinalibs、Bokee三大网站,发表文章较活跃,但生命力一般,约有38%的图情博客进入“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图情博客积累大量的图情专业知识,建议开发博客共享管理平台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文献调查法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图书馆博客概念、特征、类型、网站建设、应用和国内外图书馆博客比较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图书馆博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引起图书馆界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彤 《传媒》2008,(10):64
2004年前后,博客在国内兴起,一些专业的博客网站如博客网、中国博客等曾经凭借先入优势,占据了博客市场主流,但在门户网站推出“名人博客”战略后,专业博客网站用户迅速流失,博客市场很快被门户网站等综合服务商所垄断。目前,新浪等门户博客的流量远远超过专业博客网站,很多个人也纷纷将自己的博客切换到门户平台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博客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晖  贾甲 《今传媒》2005,(6):53-53
“Blog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简称网志。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于美国。目前美国博客人气继续高涨,浏览量大幅上升,类别很多,比如战争博客、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专家博客、技术博客、群体博客、移动博客、视频博客、音频博客、图片博客、法律博客、文摘博客等。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  相似文献   

12.
宛婧 《新闻世界》2010,(6):164-165
博客新闻评论是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之一,它既有优势,也有局限。博客评论如何发展,笔者认为,要吸引高水平评论作者,博客网站要有效引导,同时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的背景下,农民博客的出现为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带来转机.本文基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探讨农民博客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媒介角色与功能.文章以“新农民博客村”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政治、经济三大方面解析了当前农民博客所展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恕我孤陋寡闻,跟这个时代慢很多拍,我第一次知道“标题党”是在某网站推荐的一篇博客里。近期,在起点中文网主办的“30省作协主席竞赛”中,韩寒写博客嘲笑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的小说《从呼吸到呻吟》属于“标题党”。这种说法一定不是褒奖,否则郑彦英不会生气,批评韩寒“武断”和“轻浮”。  相似文献   

15.
徐晓波 《新闻界》2006,(6):55-56
一所谓博客,是指在互联网上基于web2.0技术建立、由个体自主决定其内容主旨、按时间序列不断更新并通过链接与其它网站相互联系的个人网站。在众多博客中,有一类博客被称为“新闻博客”。所谓“新闻博客”,一般是指那些以发布新闻为主的博客网站以及网站的主人。随着近年来博客  相似文献   

16.
张雨萌 《新闻世界》2014,(4):143-144
我国博客新闻网站目前几乎呈现一种空白的状态。除少数网站如“虎嗅网”、“爱范儿网”等在不断尝试外,其余均采取观望态度。虽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尚不成熟,但其呈现出来的许多特色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虎嗅网”的分析,研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的现状及未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与个案访谈法,以“新农民博客村”网站的农民博客为主要样本,同时将其他一些农民博客纳入分析对象之中,基于发展传播学的视野,着眼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农民博客的创建路径做探讨与分析,揭示了农民博客的三种创建路径及优劣之处,彰显了农民博客这一载体对于填平城乡“数字鸿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永强 《新闻知识》2012,(3):40-41,44
名人大量地开通博客后,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博客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出发来对名人博客进行解析,分析名人博客的传受双方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较力和名人博客给“议程设置”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名人博客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博客文化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博客,是英文“Bl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本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各有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来看,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无论是在博客发源地美国,还是在中国本土,博客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博客不仅更新着网络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13,(5):77-77
北京日报4月1日报道:昨天,中国博客网关闭其所有免费博客并清零用户数据。2011年3月,曾拥有3000万用户长达7年之久的WindowsLiveSpace正式关闭;2012年2月,国内第一批个人创办的博客网站关闭;昨天,中国博客网这个2002年全国首批出现、“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托管商”网站宣布关闭免费博客并清零数据。随着微博的崛起,面向大众的个人博客似乎已经走上下坡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在140字里,平民和莎士比亚被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