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人生境界。所谓人生境界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程度和情操水平,是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人生境界是人生意义的表现形式,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生境界是人生历程的动力源泉;人生境界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坚实基础。近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人生的境界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从“觉解”入手,推出人生意义在于“觉解”,依据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不同,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说是融合了中西方哲学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人生哲学理论,并指出天地境界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境界。但是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结合冯友兰大师“人生境界说”对教育与人生境界的问题展开初步探讨,重点阐述了人生境界与教育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概述了“人生境界说”对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大师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等: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那么,就教师这个群体来说,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和钱穆都是以史学为进路的思想家,但二人的人生境界理论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境界论的逻辑起点、生命层级理论以及人生最高境界三方面。两种境界论的不同,主要源于哲学本体论的差异,境界体系的建构也各有千秋、互有得失。尽管他们各自的理论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冯友兰的“四境界”说与钱穆的“艺术人生”观都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刚才学习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生无言。)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是我们南阳人,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比之下,冯友兰的只是民间哲学。现在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考虑第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是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一代宗师,在他看来,人生问题是哲学家们的课题,哲学家不能离开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去玄谈,而应关注时代,关注人类的灵魂。因此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原人》这本书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说法,他认为人生境界,就是人对生活的体悟和思辨。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人可能达到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作为其"新理学"体系的精髓,有其哲学形而上的深厚理论依据。他的学说以逻辑分析为起点,通过融合新理学中的自然观、社会论、文化论,达到新理学的终极关怀——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17.
人生境界的形成取决于人的觉解与客观基础两个方面。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过于强调觉解,忽视了人生境界形成的客观基础,即人的需要、社会环境与社会实践,因而不能为提升人生境界指出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提升人生境界,除了坚持觉解工夫之外,还应满足人的需要、改变社会环境、强化社会实践、开展境界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级次与价值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核心内容,冯友兰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把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且依次论释了人生的价值。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也不乏局限性,设计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其留给人们的普遍反思。  相似文献   

19.
境界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权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俗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做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如果一个入自觉地是社会整体之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所做的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如果一个入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为生民立命”冯友兰在《新原人》自序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由此不难想见,冯友兰构建他的新理学体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冯友兰认为,“对于真际之理智底了解,可以作为讲‘人道’之根据。对于真际之同情底了解,可以作为入‘圣域’之门路。”(《三松堂全集》之四,第15页。以下引文皆出此卷,只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