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中叶,市民阶层崛起,中国民间小说发展旺盛,尤其以英雄类小说较为显著,在明清时期的英雄小说中,莽汉形象日益规范化和高频率的出现在小说中,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为例,浅析明清时期英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的基本特色以及发展由来。  相似文献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地位逐步提高。从明清的游民文化和市民文化这两大社会思潮出发以及从作者与读者本体的主观角度出发,结合“莽汉”形象特点,分析了“莽汉”形象及其作用在时代潮流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季时局震荡,颖悟之士每借小说以增进匡革社会的意识,故而小说之地位大振。稍后,凭借学人的努力,小说研究与政治主盟的主导倾向转而为对小说本体的究讨。自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后,“英雄传奇”这一学理类型,由先前的萌动之象一跃而至于诞生。研究史表明:长篇通俗小说的分类纠葛,乃是研究中出现纷争局面的一个起点。从研究进程以及英雄传奇小说自身的特点来说,我们还是宜将“英雄传奇”作为一个学理类型,并将它和历史演义、神魔、世情等小说类型处于同一层级。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队伍建设、研究结构、观念方法等问题,均不容忽视。该论题的究讨,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5.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既有历史因素,又有主观条件。小说《杨家将演义》的问世,更具有其特殊性,它兼有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双重性。从杨家将故事由历史、戏曲(元杂剧,明传奇)及小说的流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杨家将演义》之成因,《杨家将演义》仅为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6.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内涵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方 《天中学刊》2006,21(4):79-8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来源于宋代的“说铁骑儿”。它的内涵特征包括:以沙场征战英雄为主人公;以“传奇”手法写沙场征战的故事,特别是抗击异族的故事而形成传奇特征;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良将的“忠义”精神。《水浒传》并不标志着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杨家府演义》才标志着英雄传奇的真正成熟。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都是矛盾性格的有机统一.然而,我们误解了他们,尤其是几种文学史教材.阅读名著,要从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方面入手.只有走近英雄,才能看清英雄.  相似文献   

8.
王嫣 《小学生》2007,(10):7-7
冲动鲁莽是假英雄 解释:遇到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冲上去,并且不计后果,这不是真英雄,只能算莽汉。也许大家会觉得那种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打架的人很厉害,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不过大家记住了,会打架并不是英雄,只有为了救助别人或保卫国家而战斗才算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2,(24):58-59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本期"微阅读"书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英雄不问出处,良知不分贵贱。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时,刘备不过以织席贩履为业,关羽张飞也只是市井间的贩夫走卒。然而,身份低微,却心系朝廷。在汉末的乱世中,这几个"匹夫"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最终名垂千古。诸葛孔明躬耕隆中,不出茅庐,却胸怀天下。一介布衣终刘备托孤重臣、蜀汉顶梁之柱。而成就这些草根之英雄伟业  相似文献   

10.
英雄传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即一直有一种内在力量驱动着它的前进,这就是英雄观的不断演变。这种英雄观的演变,既是中国民众文化心理层面的变化,又是小说作者们迎合民众心理做出的自觉的艺术努力,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英雄传奇小说不断发展的内在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晚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英雄既是突出的文学角色,又是那个时代所呼唤的拯救者。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的英雄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它已和民族的解放与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英雄观是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翻译外来作品和创作本土作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本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2.
《禅真逸史》是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结合体,并学习和吸收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技法;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罕有的。本文对其从作者、版本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人物大英雄》是美国著名作家莱昂纳·弗莱彻的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小人物和大英雄直接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带给人们的启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而内心的人性与善良一旦被激发起来,都可以成为大英雄。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通过人物英雄情结展开的,描写一个小人物与大英雄的交替转变过程,让人感怀深刻而又以笑声告慰人类本真的那份善良与爱。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池莉小说只作一面评价,只看到其鄙俗,而没有看到其理想浪漫的情怀.本文认为,池莉的小说也有浓厚的英雄书写,这种英雄书写虽然没能被作者提炼升华,但平实可信,态度严肃认真,对他们的塑造实为作者对底层人民的一种更真实的抚慰;而且这种"池莉式英雄"的塑造才真正秉承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5.
程明社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3):25-27,41
貂蝉形象的形成过程以《三国志》为背景,《三国志平话》为出发点,《三国志演义》为归结点。《三国志》尚无貂蝉其人,故事粗具梗概;《三国志平话》中已有貂蝉、有了美人计;《三国志演义》中貂蝉形象更加饱满、美人计更加缜密。貂蝉形象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人们的价值选择:美人计日益缜密说明从晋代到宋代再到明代,人们崇礼与尚智兼重但更为尚智;貂蝉逐步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证明女性价值逐步得到凸显;借助貂蝉,人们还阐释了对关羽这样英雄的理解,即英雄当不好女色。  相似文献   

16.
莫言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历史观。历史观不仅决定了莫言的英雄崇拜情结,而且使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传奇化、人物塑造英雄化。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强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雄传奇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的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后世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英雄传奇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孙晓玲 《文教资料》2014,(30):88-90
孤独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是文学永恒的话题。贾平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末路英雄的孤独形象。根据人物的身份差异分为传奇英雄、平民英雄、当代活雷锋三种类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贾平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同样也有许多宝马.它们对主人忠心不二,就是忠肝义胆的英雄将领也难相比;它们有无穷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则无人可及;它们有非凡的骨气,一生只当英雄的坐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