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近几年来“学区体育”理论的提出为社区体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然而,中小学由于场地小、时间冲突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使与社区接轨受到很大局限,而高校由于自身的各种优越条件与社区的结合显得更加实际和可行。本研究从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以及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入手。对江苏省社区体育的组织情况、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锻炼需求、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良性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部分市15所高校体育资源开放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认为,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存在可能,并根据可能性分析,提出了四种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农村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服务于社会,特别是服务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欠缺,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农村社区体育新思路,不仅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新农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导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在对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虽然政府努力为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但由于政府是以供给为导向,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不一致,市民满意度不高.其原因是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自身存在自利性、服务理念陈旧、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和决策机制不完善等.为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由政府供给导向向市民需求导向的转变,应该广泛了解市民的体育诉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并邀请市民参与决策,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以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0所高校社区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高校社区体育活动发展的目的明确,旨在保障社区精神明建设、推广全民健身、促进全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虽然直接或间接规定了公民应当享有的体育权利,这种法定的体育权利对公民应有的体育权利涵盖的有限性、规定的原则性导致了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时的操作性不强。为此对我国体育权利保障不力的深层之因进行哲理审视、学理探究,展开法理剖析,最终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提出了前瞻性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之一.然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的现状与大学生的体育权利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限制了体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大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析了农村学生体育权利的内涵与实现保障、体育教育资源与资源配置的内涵和影响农村学校学生体育权利均等化实现的教育资源配置因素,提出了在教育公平化下实现农村学校学生体育权利均等化的路径,旨在促进城乡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发展,尽可能地避免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而影响农村学校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体育权利。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就高校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及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建立的构想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1)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社会体育的观念;2)高校对社区体育的积极作用;3)发挥高校场地设施优势;4)提高大众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等四项对策。在加强高校附近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方面,提出:1)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类型;2)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3)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等相关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影响我国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大众观念意识、经济基础、场地设施不足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等是影响我国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分析了公民体育权利从逐渐提出、日益明确到纳入法制运行实践领域的历史进程,认为公民体育权利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法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探讨了确认和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在丰富人权体系内容、顺乎社会发展趋势、契合市场经济取向、反映现代法治要求等方面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立法是否健全完善,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梳理分析天津市体育产业立法文件,认为天津市体育产业立法较早,为体育产业发展营建了多元的法律环境,但在现阶段存在立法相对滞后且层次不高、内容不够全面精细、创新性和特色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天津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的废止造成高层次立法空白。指出,天津市体育产业立法应坚持适应社会与体育发展、保护体育市场主体权益和公平秩序、法制统一和系统配套、开放借鉴与创新特色等原则。在立法形式方面,要制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地方性专门法规,制定和修改相关政府规章,完善其他法规和规章的相关内容,增加市政府有关规范性文件,对相关部门的配套文件进行系统规划;在立法内容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的法律地位,健全体育产权制度和体育市场交易制度,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业态规范运行与发展,提供法律激励与保障,完善法律调控和监督管理内容。为促进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产业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若干发展策略和建议。当前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组织者和管理者,设施不足,社区体育法制建设欠缺以及社区体育管理成本较高。研究认为,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鼓励和提倡学校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时间内向社会开放;建立社区体育设施政策性融资机制、增强效益观念;发挥政府体育部门在社区体育设施兴建上的宏观调控功能;加强法制建设;倡导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志愿者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被视为推进群众体育的核心途径,学校体育社会化的趋势加强,高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推动力被赋予引领力的特质。采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性关联思想探讨社区体育、高校体育与城镇化三者的内在联系,同时阐明城镇化进程中的高校体育应针对社区体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厄,利用其教育功能、社会化趋势和加强资源供给侧改革建设等途径,承担起推进社区体育建设工作中倡导者和践行者的角色,发挥长效助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体育人口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能否在本世纪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的头等大事.由于体育人口的多少决定了体育市场中买方市场的大小.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与体育产业两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来阐明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体育人口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体育,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只有通过学校开放,二者有效结合,才会在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独到的功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通过学校开放,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互结合,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促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零起点英语的特点和交际法的特点及教学原则,并对体育院校零起点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交际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交际法在体育院校零起点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相关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进一步对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辨正论析:关于体育标志权和电视转播权的保护已达成共识,但缺乏普适性研究与法律保护;关于运动竞赛表演知识产权、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不够,且还存在研究理念上的问题;体育知识产权保护应立足于体育的特殊性进行专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法律实效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章节的内容提出了修订与完善的建议。认为《体育法》学校体育章节实现理想的法律实效需要反映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依赖于学校体育、学生体育权利、体育课、学校竞技体育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学校体育领导管理制度、合格体育教师保障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学校体育伤害风险防范与处置制度的确立。同时,将主管机关、学校、教师等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责任明确化,有助于将法的要求转化为现实,从而产生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