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国《专利法》第62条第3项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这就是所谓先用权。享有这种权利的人称为先用权人。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条文限制专利权人对先用权人行使权利。如瑞士专利法第35条规定,一项专利权对于在提出该项专利申请之前在瑞士已经在业务上正当使用该发明创造或已为此作了专门准备的人没有效用。对先用权的规定着眼点是保护没有取得  相似文献   

2.
关于先用权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在我国是一类新的专利纠纷案件,它的产生有特殊背景。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第62条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中有一种称为“非故意行为”,即“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4.
先用权制度是专利侵权诉讼中先用权人抗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平衡先用权人和先申请人之间的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现有的司法解释,通过对专利法先用权条款中的"原有范围"、"必要准备"、"制造、使用"和"相同"四个用词的理解,期望能够对该条款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问:不久前,我公司被另一家公司起诉至法院,称我公司的一项技术侵犯了其专利权。事实上,该公司的这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已经是一种公知技术,完全不具备可专利性。我公司是否应当首先请求专  相似文献   

6.
在专利技术许可贸易中,要注意弄清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有些企业不懂得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常常受骗上当。其主要表现为:一、把刚申请专利的技术当作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进行转让;二、把申请后被国家专利局驳回的技术当作专利技术进行转让;三、把专利局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的专利技术仍视为受法律保护的技术进行转让;四、把提前终止专利权的技术仍按专利技术转让;五、把超过专  相似文献   

7.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像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权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备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对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先用权例外是品种权保护的限制之一,旨在弥补品种先申请原则的不足,维护在先植物发明人的权益。品种先用权的属性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其主体包括在先育种人和其他合法继受人,客体是与受保护品种相同或等同的品种,内容包括培育、使用或销售、许诺销售等。财产权劳动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和经济正义理论是植物品种先用权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为平衡先用权人与品种权人之间的利益,应从行为要件、主观要件、权利范围和时间要件等方面确定品种先用权的适用条件。此外,为使品种先用权的主张有据可依,可考虑建立植物新品种先用权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9.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象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投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各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表述来看,"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只要满足其一,则可以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中所说的"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但本案判决沿袭并确认了以往裁判例在判断是否成立"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时采取的多因素考察方法,并为"必要准备"的判断不以办理行政审批手续为前提的这一结论进行了背书。  相似文献   

11.
专利技术是劳动者利用自然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公开的生产技术方案。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对该创造的合法利益,特授予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专利权。这样,掌握专利权的人就可以此“权”与有关仿制者进行有偿技术贸易活动。由此可见,专利制度是用法律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保护与鼓励发明创造活动,以达到促进科技进步为目的管理制度。为什么专利制度在世上经久不衰,为什么企业家视其为珍宝,为什么它会成为国际合作谈判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受到侵权诉讼威胁的当事人的利益,我国确立了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制度。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制度的关键是受理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在2009年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的前置程序是警告和催告。收到权利人发出的侵犯专利权的警告,书面催告权利人行使诉权,之后权利人既不撤回警告、又怠于行使诉权时,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才能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  相似文献   

13.
如何清楚、合理地确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被认为是一种含金量极高的知识产权,因为专利权在有效的时间和地域中具有独占性,可禁止其他任何人实施被专利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其同时具有"防守性"和"攻击性"。但是,也有人说:"申请专利没有用,只要改一改就能跳出专利的保护范围。"这句话实质上反映了专利撰写,特别是权利要求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专利技术贸易中的产权关系王红乾产权,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对其财产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利。作为发明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而产生的专利权,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权,这种权利体现在排它性的重复制造、使用、销售权上。专利技术贸易的产权关...  相似文献   

15.
专利制度对技术信息传播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专利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公司制度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经济支柱.一方面它授予发明创造人以专利权,使发明人通过对这一技术的独占垄断使用,获取超额利润,不仅补偿了因发明创造所花费的支出,而且能得到高额利润,因而刺激和鼓励了发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专利制度要求专利权取得的前提是申请人充分有效地公开自己的技术,这就有效地加速了技术信息的传播,防止和减少了其他类似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节约了社会总资源.由于专利制度在保护专利权的同时,对非营利目的使用专利技术给以保护,从而也促进了立足于专利技术之上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在这里,专利制度促进技术信息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所独有的专利权的不可强制执行 在中国的专利诉讼中,被控侵权人常用的抗辩一般有:专利权无效,不构成侵权,先用权,公知技术等。而在美国却有一个独特的,中国所没有的抗辩形式,即主张专利权的不可强制执行。所谓专利权的不可强制执行,也就是虽然此专利的法律状态是有效的,但是法院不会再强制执行它。  相似文献   

17.
《专利法》保护的方法,包括有关药品或者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如果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相同或者等同的方式使用了方法权利要求中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则会构成侵权。在"礼来公司诉华生公司"一案中,原告就一种"奥氮平"药品的制造方法享有专利,而被告则制造和销售了相同的"奥氮平"药品。按照《专利法》的要求,被告应当证明自己尽管制造和销售了相同的药品,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因而没有侵犯原告的方法专利。这叫作"举证责任倒置"。根据案情,被告在制造"奥氮平"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化学还原物,以及不同的化学反应步骤。最高人民法院由此而认定,被告没有侵犯原告的方法专利。  相似文献   

18.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专利联盟是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达成的联盟,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对联盟外部共同发布联合许可声明,制止侵犯专利权的行为。2006年,顺德成立国内家电领域首个专利联盟-电压力锅专利联盟。  相似文献   

20.
专利权的保护水平主要由一国的立法价值选择所决定。我国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宽限期制度,与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的现有技术抗辩和先用权抗辩无法充分协调,导致宽限期制度有被架空之虞。依据《巴黎公约》的规定,将"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解释为一种类似优先权的制度,以解决宽限期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冲突,明显超出了文义解释的范围,并不是圆满的制度路径。从美国专利法出发,限制现有技术的含义范围、先用权的权利来源,探索出一条较为合理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