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依靠科学,离开科学讲发展,"发展"的结果会给人民带来灾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必须作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讲科学,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做到"统筹兼顾"必须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曾明确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直接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更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活动中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受教育的人为本;二是以教师--教育人的人为本.前者是教师道德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师德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依据;后者是师德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动力.因此,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系统的社会组织,学术性是其根本属性,学术发展是其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推进大学学术发展,应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具体包括:恪守"第一要义",一心一意谋划发展;明确"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领会"基本要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掌握"根本方法",做好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摆脱经济"旧常态"已成当务之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其中: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提出的哲学根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认知、把握"四个全面"的思想源泉;唯物辩证法是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根本方法.基于此"四个全面"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创造,这一思想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精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物理教学的具体策略,操作性强,效果好.教学质量是让人民满意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根本,关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我国的长远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学质量就是"本"的根本,只有较高的质量,才能真正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改明确指出,要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6.
"全面发展即全面平庸"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其追求并实现优秀、杰出乃至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发展会导致学生平均发展",因而要将教育方针更改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的主张也是欠妥当的,因为人的协调发展有赖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包含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价值旨归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的、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价值体系,其价值旨归是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现实的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身内涵。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旨归,才能使人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语言文字工作 中共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价值观强调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用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确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可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博得社会认同,这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根本,也是新时期科技进步、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省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各级各类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多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内涵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均突出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前提基础,先进文化是根本条件,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对象,并认为注重个性的多样性发展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工具理性,正是在"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理性的统一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进行反思时,我们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重视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4.
宋元以后,"帮"的迅速发展导致"助"的语法功能退化,"助"的单双音词比例在明代发生了变化.大约在明末清初,"助"被"帮"所取代,并最终语素化."帮"对"助"的词汇更替是"助"语素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延伸.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最灵动的"神经末梢",必须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坚持  相似文献   

17.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坚持以"德"为先,"德"为根本,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提升道德素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可新方 《考试周刊》2014,(60):149-150
加强学生管理是实现高校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以满足学生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管理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就是强调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工作在高校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学费贵、上学难"的舆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但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待舆论要保持一定的理性,时"学费贵、上学难"要作认真、具体的分析.当前,"上学难"已不是问题,而解决"学费贵"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创新.解决"学费贵、上学难"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终极目标.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要把筹措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项收费,尤其是学费要尽早引入价格机制,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使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上好学.  相似文献   

20.
经过晚清各时期仁人志士们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以夷制夷"成为李鸿章的主要外交策略之一,在晚清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是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被迫选择,并不谋求对外交以及其他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只是一时之策,并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