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超验主义者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化界的主要发言人,他们将伦理置于很高的地位,尤为重视伦理建构。理想人格的建构是伦理建构的核心。超越主义者所书写和创作的理想人格是新亚当。研究超验主义散文中的新亚当,对位考察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君子"有一定的现实联系,即超验主义者对儒家典籍,特别是《论语》有一定的接受和引述。从人格的角度分析,新亚当与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君子"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这也说明了建立全球伦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8.
孔子诗学是其道德人格建构中的重要环节。他视诗乐(艺术)为人格建构的理想途径和理想方法,视诗乐素养为人格建构的理想形态。这一方面导致了艺术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中国式人格形态和人生境界的艺术化与审美化  相似文献   

9.
儒家倡导"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原则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追求目标、素质涵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在教师人格建构理论上我们除了向西方学习之外,更要承继历史,批判继承传统理想人格理论,建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想教师人格模式。本文拟从“孔颜之乐”三境界及其对教师人格建构的启示对此加以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理想人格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在论及教育时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从“道”的理论范畴和他们对人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的理想人格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重新审视道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建构现代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构学生理想人格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建构健全的和谐的完整人格,其人格建构目标可概括为:主体性人格、创造性人格、关爱性人格、合作性人格。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主要有:明确新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课程结构的作用、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课程评价观、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建构学生理想人格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建构健全的和谐的完整人格,其人格建构目标可概括为:主体性人格、创造性人格、关爱性人格、合作性人格.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主要有:明确新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课程结构的作用、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课程评价观、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想人格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取传统理想人格的精髓,挖掘其永恒价值,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道德人格异化现象.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通过分析儒家理想人格,吸取其精髓部分,为当代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论老子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道”为核心,以“无为”和“无不为”为基本原则建构的理想人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过程中赖以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老子的理想人格内容十分丰富而深邃,其在“无为”状态下所蕴含的求真、无私、贵柔、尚谦和普济天下的大公思想等乐观的积极的内核,对于今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完美人格的塑造,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格的发展走向,迄今为止,人们提得较多的还是健康人格。一般认为,健康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完整且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笔者认为,健康人格是对所有人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能定位在这种层面。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人格发展应当有更高的境界。这是因为,人格建构的目标既需要有现实性,又需要有理想性。没有理想性,对人格建构就没有激励作用;没有现实性,则丧失其实际价值。审美人格符合这两条要求或标准,它是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