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圣陶与家庭教育舒宝璋(南昌职业师院)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贯串于人的整个一生的,是家庭教育。从“人之初”起,即开始接受家庭教育;上学阶段和就业伊始,依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及至有了下一代,则需对下:一代施之以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深刻而广泛的。仅就“教育”概念本身而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提到的“教育”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大教育概念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从纵的方面来看,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来看,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式的、从属性的教育,那么现代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国民大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即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爱,何以爱他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的研究又是教育体系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家庭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在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子女的身心和谐发展。家长自身的素质及其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必须充分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时值陈鹤琴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重阅其《家庭教育》一书,正如郑宗海先生称“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教处神乎其神,已臻于艺术的范畴”。一、树立“为国教子”的家教观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具奠基作用。他说:“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同样,它也“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命运”。如是赋予了家庭教育之双层意义:其一为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人的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国家兴衰有更深…  相似文献   

7.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8.
个人生涯的合理设计与规划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应以学生的兴趣与优势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个人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并在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了解自我.唤醒主体意识.点燃求知欲,变“望子成龙”为“子望成龙”,让孩子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学习。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在各类教育中,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则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近期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词组的出现频率空前之高,尤其是“和谐”一词。就大的来说,对于一个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就小的面议,具体到学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而与“和谐”紧密相关的一个词则是“宽松”。不少人认为,只有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小学教育中,很少使用“ pupil” (小学生 )这个词,而频繁使用“ children” (儿童 )这个词,这不是一个词语使用习惯的问题,而是贯注了一种教育理念。   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的阶段,人生的“儿童”定位是自然的定位,是人本的定位;学生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社会功能性定位。教育之于“学生”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将来发挥社会功能;而教育之于“儿童”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教育的人本意义就在于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一些做法过分…  相似文献   

12.
自学考试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如果高等教育只能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它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超过15%,高等教育就开始向“大众教育阶段”迈进;当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青年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时期.即“普及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对于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教育参与三个维度,采用条件过程分析模型,探究家庭教育投入三个维度对子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期望年限既可以直接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参与对子女的认知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信心则在家庭教育期望年限影响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参与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家庭教育期望既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家庭教育参与产生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的非认知能力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追求效益”与“科学化”一度成为落后的语教学观念的代名词。君不见,“人”与“情感”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而“科学”与“理性”却遭到无情的放逐。 我们完全认同“人”与“情感”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应该因此走向反“理性”的极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人”,是人类精神发展到纯粹与深邃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理性”,则是支撑“情感”的骨架,是升华“情感”的要素![编按]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间家长的启蒙教育和亲和力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身后必然有一个懂得家庭教育的好家长。”  相似文献   

16.
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 在报纸上读到日本当红作家片出恭一讲述自己从“冷”到“热”的艰难历程,颇有感触。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往。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年代;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但是,我想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时期,缩短这个阶段就要保持理性、效率和反省的生活态度。人可以怀才不遇一时,切不可怀才不遇一生。  相似文献   

17.
“教”与“学”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对影响重大的矛盾,也是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另辟蹊径,提出在人的成长和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学习或教学环节“教”与“学”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大学阶段则是“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折阶段,现行的大学教育必须加以改革,以促进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影响源.“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中小学生过早的社会化,使学校和家庭面临的困惑与尴尬日益突出,学校教育呈现出孤立无援的局面,家长的行为习惯、心理偏激、家教方法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改变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状态,既可提高家庭教育功能,亦可起到为学校教育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发挥合作育人的功能是化解家庭困惑和解决学校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把“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作为共青团组织参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能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顺利完成人生重大转变。 16~18岁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一个年满16岁的公民将领取居民身份证,在犯罪时将负完全刑事责任;年满18岁则意味着步入成年,将依法享受全部的公民权利,同时依法承担全部的公民义务。18岁是成人的重要标志和生活的新起点;而16~18岁则是成人预备期,这是一个人从未成年走向成年转变,身心发生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代沟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离开师长和朋友,更离不开家庭,而“代沟”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代沟”的形成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