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四大困境”。实现高校在大规模招生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能用”“愿用”“会用”“敢用”,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扩大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空间;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控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加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升高校招生能力;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包容的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韩国高考内容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到国家统一入学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行,再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中考评记录相结合,进而再次回到试行国家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围绕政府、高校、高中学校3大因素以近乎排列组合的方式逐一进行了改革尝试。最终,通过综合权衡政府、高校、高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考查高中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构建起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韩国高考改革在合理确定评价内容、科学选用评价方式及充分发挥评价主体作用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也关乎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召开首届教育家对话企业家高考改革微论坛,围绕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针对健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构建多元录取机制,提升高校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加强综合改革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教育改革确定了高考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如何科学、客观的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高中学校乃至学生的关注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模型构建、数理计算、综合分析等进行例证,探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也关乎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召开首届教育家对话企业家高考改革微论坛,围绕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针对健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构建多元录取机制,提升高校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加强综合改革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具有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与引导高中教育的双重价值。美国近年兴起的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使用电子交互平台,真实、全面、立体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展示学生进步过程和素养发展水平;它通过改变传统高中生成绩单做法,推动美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招生方式变革。借鉴美国素养成绩单评价模式的经验,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明确其育人价值,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强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中招生录取时困难重重:责任方遭遇评价指标科学性不够、操作困难,评价结果可靠性、公平性备受质疑的困境;使用方遭遇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有限的困境;管理方遭遇政策实施者偏离政策原本意图,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失衡、合法地位未确立的困境。为此,应转变传统考试评价观念,确立综合素质评价育人新理念;转换传统评价思路,基于学生的不同背景进行整体评价;明晰政策规定,让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招生录取“硬挂钩”;加快综合素质评价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政策的解释宣传。  相似文献   

10.
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要求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理论上讲,综合素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并调动心理、社会等资源以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对其评估需要考察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综合素质划分为若干维度,并要求高中学校组织记录,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根据上海市综合评价改革九所试点高校以及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实践发现,综合评价试点高校通过组织校测、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综合高考与学业考试成绩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一条综合评价招生的路子,并取得一定效果。为深化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提升招生能力,高校需在招生中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提高综合评价录取程序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为综合评价招生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检测和全面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是研究所在。通过引入并运用360度考评方法,针对高校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详细分析该考评方法特点、理念等,进一步提出运用该方法对高等院校实现教学质量全面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借鉴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评价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健全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China has a territory of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1.1 billion. There are 1,075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enrolling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students. Each year we have about 2.5 million graduates from upper middle school, which, added to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from previous years, make for a pool of candidates for admission to college and university of about 2.8 million in any given year. In the last two yea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s planning, we have admitted about 700,000 new students to the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ach year (which is approximately 3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 of the same age in the country at large and about 20 percent of the graduates from upper middle schools for that year). To guarantee that the limited resources and funds that the state invests in higher education may take greater effect, we have to select the new students of the highest quality and qualifications to admit to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we also have to make it convenient for the broad masses of graduates from upper middle schools to take part in examinations locally and apply for admissions to all the appropriate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Since 1952 we have begun to adopt a system whereby the questions for all general colleges/universities entrance examinat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re unified, and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ledged to admit new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ve merit. Thus the pla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new student admission, the subjects of examination, the questions in the examinations, and the standard answers, as well as the scoring standards or criteria of evaluating results, are all formulated in a uniform way by the state, with the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that are under the direct jurisdiction of the center)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printing the examinations, conducting or holding the examinations, evaluating scores and, finally, admiss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hiatus of twelve years' tim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is nationwide uniform examin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ssion has been in place ever since, and has always been there to ensure, effectively, the quality of the new students being admitted to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completion of the state's plan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ssions. At the same time,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system also promote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s, by avoiding repetitive and redundant work and labor in the area of admissions examinations, saving large amounts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政策设计,最终得以落实的根本是高校招录机制的改革;而新高考改革成效的最终检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基于对上海、浙江等地新高考改革政策试点情况的跟踪调研,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反观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初衷与试点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其应对。研究发现:高校在具体分析生源的实际构成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暑期补课、分层教学、优化培养方案、适当放开转专业等针对性措施;并在应对当前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选考科目前置引导、大类招生、生源培育、增强特色等改善招生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远布局。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高校在采取应对措施时要慎之又慎,权衡好政策举措的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思维创新型、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持续运行,需要从政策引导、动员激励和细化准备方面建立动力发生机制,从组织规范、统筹协作和条件保障方面健全协调运行机制,从标准确定、质量视导、安全预警方面构筑质量监控机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方面完善绩效测评机制。这些机制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系统化、规范化和秩序化的综合性逻辑机制,积极推动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为高校选拔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的设置更加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将继续围绕推进中学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做出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教师评价是实现教师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阐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存在评价导向错位,重科研轻教学,崇拜量化模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化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学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重视程度不够,网站建设相对滞后,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层面进入了瓶颈期。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要求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实际。对于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开展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深入分析体育教学面临现状,总结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实际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童洁 《科教导刊》2020,(2):9-10
当前民办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着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需要民办高校重新审视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打造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制定,激发民办院校教师科研热情,切实提升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