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2000多年来,中国经学一直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史学源远流长,重史成为一种传统。经史不但同为中国古代的显学,而且经史之间因缘颇深:一方面,经学对中国不同时期史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思想影响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史学也为经学建构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历史素材。①深入探讨经史关系,有助于我们对经学、史学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入认识。长期以来,学人们对于经史关系多有关注,专题性讨论成果不少,  相似文献   

2.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姚永概认为历史是一个"变"的过程,结合清末时局提出了"因时救变"的主张。作为一个理学家,姚永概认为史学和经学是分不开的,史学有着明礼和经世致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范文澜是与郭沫若并称的老一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除了两部影响巨大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以及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代表性论述之外,还因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经学,被誉为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学的开创者。以下我们先简要叙述他的经学研究历程,之后再进一步论述其经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家学的内容服从科举考试的需要,以经学和文学为主,史学和技艺居其次.史学和技艺作为家学的传承情况不同,其历史命运也各异.  相似文献   

6.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熹与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最为广博的一个学者 ,不仅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在经学、史学、文学等许多方面 ,都作出了这样和那样的贡献。朱熹虽然不能像王安石一样代表先进思想而成为一代学术的代表者 ,但就博学而论 ,可以作为南宋一代的翘楚。朱熹之与史学 ,论述不能算少 ,但值得探讨的问题依然甚多。这篇短文仅提出如下三点 ,即 :朱熹对史学持有贬抑态度 ;朱熹视史学为经学的附庸 ;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有其独到的见解 ,值得重视。下面对这三点分别予以论述 ,以供研究朱熹史学的参考。一、朱熹对史学的贬抑我国古代史学源远流长 ,来…  相似文献   

8.
目下《史记》多被看作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但史学、文学并不能涵盖《史记》的全部。从先秦以来的著述和司马迁创作的实际考察,《史记》实在史学、子学、经学和文学之间构筑一道互通互融的桥梁,并成就了"一家之言"的典范。《史记》具有史学的基础、子学的灵魂、经学的追求、文学的风神。《史记》是大历史与大文化、社会史与心灵史的高度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元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经学历史》是皮锡瑞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由于时代以及个人立场的原因,存在诸如以今经文家的视角看待经学发展等问题,但进步方面还是主要的。他已经注意到了经学的历史变化过程,其书不仅具备了史学著作的一些基本要素,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史学方法,还初具历史的辩证思维。因此,它是一部初步符合史著要求的的经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刘家和先生撰写的<史学、经学与思想>一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选收了刘家和先生于1996年至2004年之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共计21篇.  相似文献   

11.
乾嘉考据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经入史的过程。考据话语首先在经学领域确立,并使经学产生了史学化倾向;之后经学向史学全面渗透,带动了考史之风的兴盛。学者们重新审视经史关系,进行了突破经史界线的努力,为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提供了思想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唐代经学和史学考试制度的形成、演变过程,论述该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并探讨经史考试的推行与经学、史学自身学术研究之间所存在的互动关系,认为当经史考试能够从经学、史学的学术进步中汲取足够营养时,它就往往是相对合理和有效的;否则它就会流向形式主义,失去其信度和效度,甚至会反过来阻碍经学和史学的发展进程.唐代的经史考试虽然对普及经史知识、选拔政治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说来,它却使唐代儒家经学的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同期的佛教和道教.  相似文献   

14.
吕思勉先生简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思勉先生是名的历史学家,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述约800万字,涉及史学、学、经学、字学、化思想、民族学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戴名世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名世经学、史学兼治,并着力于子学研究。戴氏治学特色鲜明,他的治学折射出了明清之交那个特殊历史时段学术转轨变型的重要学术讯息。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因南北政治军事上的对峙而被割裂为南北两派,南方和北方的经学、史学和艺术在治学方法和风格上各自形成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暂时的,传统文化的兼融并包性逼使这种差异走向交流,而南北双方“遣使聘问”和“互市”的开展又促进了这种交流。由于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中外文化相互渗透的高潮期,因此,南北经学、史学和艺术的交流不独改变了南北文风,而且为隋以后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17.
史学评论是从一定的社会阶级利益出发,按照一定的史学观点和评论标准,对史学现象和史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史学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史学评论对历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史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史学评论。一、史学评论的性质 (一) 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认识史学评论也属于史学的范畴,但它是史学大家族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成员,因为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史学,而是史学的派生物。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史学,是以客观历史过程为对象,以反映和总结客观历史过程为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但史学评论对象不是人们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客观历史过程,而是历史研究者的思想理论及其研究活动,是史学现象和史学著  相似文献   

18.
实证主义史学与分析的批判历史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对立,导致它们自身成为片面夸大两极的史学理论;从而为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铺设了逻辑通道。要走出这种思维的困境,其出路在于扬弃客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绝对对立。历史认识的逼真性范畴集历史认识的绝对性、相对性以及历史再认识的可能性于一体,不仅具有改变传统史学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为我们摆脱历史认识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纠缠提供了一条尝试性的逻辑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和经学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本文主要对历代不同学者的"经史关系"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容的差异。说明各自的主张,从而总结经学与史学在传统上有相近和相合之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的主要范式是“历史认识论”,但它不仅不可能辩护历史知识合法性,而且是实证史学、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三者分裂的根源。以历史实在论为哲学前提的历史认识论根本上是一种近代西方哲学的镜式映像理论,它是历史相对主义真正的幕后推手,而不是拯救客观史学的唯一出路。在“历史认识论”范式下,史学理论只能反复在“历史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