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佚名 《家长》2009,(6):8-8
大“官”、小“官”作用不同 成绩好、纪律好、管理能力强,这是对学生干部中大一点的“官”的要求。小“官”就不一定了,老师常会抓住某个比较调皮学生的一两个闪光点,给他安排一个职务,目的是为了激励和约束他。  相似文献   

2.
“效率循环”原理与“成功教育”的策略汪小祥安徽省旌德县教委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愈是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对提高学习成绩期望愈高,因此愈爱钻研;愈发努力;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反而不爱学习,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心理学上的“效率循...  相似文献   

3.
一次在饭桌上,一个五年级女学生在回答身边奶奶级的女士问话时说:“我们小学生要进好的中学,一是看父母的关系和经济实力,二是看户口,第三才是看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位女士听后满脸惊讶,无言以对。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三好学生”评定。一般说来,我们说的“三好”是指品德好、学习好和身体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大部分学校中,选班干部要看成绩,入少先队要看成绩,评“三好学生”更要看成绩。“三好”几乎成了“一好”或“一好两差”。成绩名次不排一二三,你别想当“三好”。我们都知道,一些地方“三好生”在升…  相似文献   

4.
当班主任,排座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成绩好的学生除了想坐一个好位置,还想挨一个好同桌;成绩差的学生自知没有“讲价钱”的资本,表面上任老师随意处置,心里却很不服气,无论坐在哪,都觉得自己是“三等公民”,因而常常和周围情况类似的学生联合起来,与老师“对着干”。  相似文献   

5.
王慧 《中国德育》2010,(2):71-71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比”的现象。如:拿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相比;拿不善言词的学生与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学生相比……甚至在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情况下,所有的学生往成绩跟前一站就“比”出来了:他语文好,数学差:他画画好,可成绩太差;她唱歌好,学习却不好……于是,  相似文献   

6.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班学生李某,男,15岁,是一个极普通的学生,成绩中等,好结交朋友,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时犯点小错。有一天,他对班上的杨某大打出手,轰动校园,被学校处分,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他在班里常逞强耍霸气,早有打人的习惯,还向同学收取保护费。班里的同学有的讨厌他、害怕他,也有的喜欢他、佩服他,说他义气、勇敢,称他为“老大”、“英雄”。  相似文献   

8.
当教师要有一种“阳光效应”。也就是说,一位教师哪怕教学能力不是很高,但如果心态好,能以阳光的心情面对学生,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很好,他也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他所信赖的权威话语往往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学龄前“妈妈说的”、幼儿园“老师说的”、上小学“书上说的”、  相似文献   

9.
有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划分优劣,而往往又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当班干部,可以在期末评先、评优,把一切荣誉都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为学校、家庭的骄子。即使这部分生中有的在思想品德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也会在赞叹中一切都消失。而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在学习上多努力,在思想品行上有多好,在班主任心中总是“后进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绝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马老师被班上的几名差生搞得愁眉不展。别的不说,单就课堂作业本上那么多“红叉叉”,就够他受得了。这不,昨天的作业,小红、小佳又几乎全错。一气之下,马老师将他们的座位后移了几排。至此座位不可能再后移了,可作业本上的“红叉叉”却一直居高不下。对此马老师陷入沉思……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成绩差的同学本来就很自卑,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心理上有距离,不平衡。特别是当自己的成绩下降时,这位马老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而是采用座位后移的简单方法对差生加以惩罚,期望他们以此为戒,成绩有所提高,但这样做的结果,更拉大…  相似文献   

11.
“培根”与“选果”的问题,在教育上便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还是仅仅考虑现在的问题。有人为了学生现在成绩的提高,加大作业训练量,延长学习时间,不惜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暂时也许成绩提高了,却给学生埋下了厌学的种子,离“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实越来越远。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认为: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而当人们把精力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瑕顾及发挥优势,因此要倡导“扬长避短”。他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小兔子被送进了动物学校,它最喜欢跑步课…  相似文献   

12.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这是班级工作应当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能否有效地把这些学生转化过来,就成为衡量我们班级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志。经验证明,教师自觉地运用“期望效应”的原理,对于转化后进学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塞浦路斯岛有位年青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雕刻了一具精美的象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期望”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而发展智力、提高数学成绩的激励力量。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以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实验: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测验,然后随机抽出20%的学生的测验成绩,由教师虚报为优于其他80%的学生,并满怀信心地说,这20%的学生有可能比其他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14.
学生璇贝:如果你是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各个中学都抢着要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中学呢?是入“地狱”般的重点中学还是“天堂”般的普通中学呢?回应yglsg:哪个都行,只要你成绩好,就没关系。璇贝:可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优秀的学生处在一个班风比较差的集体中,难道就不会受影响吗?幻影:其实呢,都靠自己。学校占一部分,自身努力也占一部分啊!庸人:自制力好的就不会受班风的影响!逍遥轩:自制力好的——那人一定要够“狠”啊!至少要有一个无可撼动的信念支撑他。樱子:我心里是比较喜欢清闲的中学,可现实中我一定要考重点中学,我怕不…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班有一个叫王志华的学生,成绩特别好,几乎天天受到表扬;有一个叫余文彬的学生,读了两次五年级,成绩仍很差,还很顽皮,几乎天天挨批评.可是,有一件事却使他受到我特别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眼睛近视的儿童能成为“三好”的学生吗?在一个小学里,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据说有一个儿童,品行优良,学业成绩很好,体格强壮,够得上“三好”的标准。当学校里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有的教师把他提出来。但遭到有的教师反对,理由是:他是近视眼。虽然是先天的遗传,但生理上既然有缺陷,就不能说是“身体好”。  相似文献   

17.
当我在博客中敲下这个题目后,我的一位学生立马在下面给我留言。他说:“应该先弄明白的是,怎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有时候现有的成绩不能说明一切,还应该考虑的是打好基础。学习只顾拔尖,效率可能会低,而夯实基础才会让楼顶更高更稳。”这个学生现在大学读书。他在高中时也是个很有头脑的孩子,善于思考,沉稳低调。他平时成绩不算太好,但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下的功夫很深,坚持每天做一套文综卷。  相似文献   

18.
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两种情景:教师提问后,学生们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当一位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马上把脸一板,送给学生一个寒心的“冷笑”,学生不如所措,灰溜溜地坐了下来,这是一种情景。而另一种情景是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老师却送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微笑”,让他坐下来再好好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们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同他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书本世界”里的最精要的东西——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以及典型的、最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就好像截断了他拓展精神生活需要注入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6,(5):29-31,15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学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