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116-124
采用自我复杂性测验、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和创伤问卷、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若干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自我报告的客观事件发生数和主观评估影响程度,所有被试被划分到创伤经历组和非创伤经历组。研究发现,创伤经历与非创伤经历个体在自尊、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上具有显著差异,自我复杂性能够有效调节创伤经历对个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我既是一个开放的、稳定的、多维度的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在时间上延续的系统。时间自我即是指自我发展的延续性,它以现在为基点,始于过去,延伸未来,因而包括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三个成分。当个体觉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自我之间具有相互连接的关系时,对它们的评价也会趋于一致,这称为时间自我的同化效应。相反,若当个体觉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自我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关系时,对它们的评价也会明显不同,这称为时间自我的对比效应。研究时间自我的同化和对比效应的方法主要有评价法、投射法和逆向推断法。解释这两种效应的理论模型包括基于动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和基于信息加工的选择通达模型。影响同化和对比效应的主要因素有时间距离感、时间标志、情感卷入和心境一致性。未来拟考虑将此种研究范式应用于探讨自我发展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用修改后的WAI技法,对大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二通过行为实验,让被试对一些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的特点做出判断。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内容以个人属性尤其是精神自我为主,重视自我实现以及个人和家庭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时间自我总体上是积极的,较少中性的自我表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一种由低到高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我提升动机基于个体自我提高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意图获得他人积极的评价,维持和提高自尊,获取积极的自我意象。本文选取近些年自我提升的重要内容,对概念的界定、功能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自我提升动机基于个体自我提高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意图获得他人积极的评价,维持和提高自尊,获取积极的自我意象。本文选取近些年自我提升的重要内容,对概念的界定、功能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刘敏 《海南教育》2013,(10):41-41
<正>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围绕着心理健康展开的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我校中职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的自我评价、对外界的态度都处在一种消极状态,缺乏自我认可,缺失幸福感和  相似文献   

8.
时间定向是个人行为和思想所偏好的方向,主要指向过去的客体和事件。本实验以1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高过去定向组,低过去定向组)×2(自我参照,他人参照)×2(消极的过去信息,积极的过去信息)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定向者认知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过去定向的个体对有关自我的过去信息加工深度深,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并倾向于优先加工与自我有关的消极信息。过去定向者的认知加工具有类似自我图式的性质。对产生该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心理的时间结构及时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关于时间透视的看法和获得的时间透视结构或因素混乱的状况,我们以过往研究的并集为探索范围,编制了一份综合性问卷.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除人们经常看到的指向性和广柔性(广度)等因素之外,我们发现在时间属性方面还包括流逝感、变奏感、宽松度以及时间不变性等时间透视因素,而在时间态度方面除计划性外,还有时间超然度、时间消逝的平淡度、时间脆性、无聊厌倦度、时间利用的现实性和非自主感等.在过去时间透视方面,除过去拒绝度外,还包括脱离苦海心有余悸感、美好不再感、向过去投射、过去潜意识作用、苦中乐等因素.指向现在的因素,除快乐充实度外,还有"抓住现在时光"等.在心理的时间关联性或一致性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时间关联性、社会的时间关联性、生活事务的关联性、自我时间失落感、非我时间流逝、无我时间、过去和将来对现在的压力、非自主时间感等.密度方面也包括多个因素,它们分别反映了现在事件密度、未来事件密度、过去苦难密度和时间流动密度,以及时间流动密度的变化等等.这使我们认为,时间透视实质上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透视(结构),而不仅仅限于传统上所认为的是关于时间的心理(透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时间距离改变人们对事件的心理表征方式,进而改变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遥远的时间透视使得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核心的、有典型特征的自我,促进理想自我的表达。附近的实际透视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外部的情景,激活实际的自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未来是自我概念的一种重要成分,从时间的角度研究自我表征对儿童和青少年形成健康、稳定的自我概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一直是人们经久不息的讨论话题。从萨特的存在观来看,自我的存在要关注与自我本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爱玛与自我的关系包含想象的自我,自以为的自我和客观实际中的自我三个层面,却只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爱玛高居于他人之外来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在超越自我实存的时空去追求“想象的自我”的客体欲望满足,自我存在的多层分裂和时空差异的实存,最终以消灭自己的肉体生命来承认自我意识存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大多数设计成为装潢门面、诱导消费的手段。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主观上却使对人性的关怀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中。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的主观因素在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忽略的潜移默化作用。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塑造人类自我的文化发展中应觉醒着人类对自我的关怀,体现设计创造对文化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underused a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yet is ideal for course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learn skills that require manual dexterity, knowledge and clinical reasoning – key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and clinical competence. Reciprocal peer coaching (RPC) is a form of co‐operative or peer‐assisted learning that encourages individual students in small groups to coach each other in turn so that the outcome of the process is a more rounded understanding and a more skilful execution of the task in hand than if the student was learning in isolation. Used as a formative assessment strategy, RPC has the capacity to increase motivation in student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shared interdependent goal, and to provide immediate feedback to students on completion of the assess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terview a group of first‐year students to elicit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RPC proces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revealed three themes: motivating learning, learning in groups and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The findings were subsequently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the concept of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the benefits which RPC as a formative assessment strategy has in promoting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5.
对1997年新的刑法与1979年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限度作对比讨论,得到三方面的结论:一,强化了防卫行为在手段、工具、强度及其后果等方面适度“超过”侵害行为的合法性,其非法性以“明显超过”为边界;二,评价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对象只能是一个,即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以往一并加以考虑的防卫手段、工具、打击强度及其部位等,现在可以在所不问;三,法定的“明显超过”和“重大损害”标准,应以现刑法的相关规定为评判依据,不能主观臆测。增强了刑法规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When adult students write their life story, they gather selected life experiences and transform these onto the written page. In the course of this literary process they revisit sites of the past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 of past events; many reconstruct these ev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esent, and most close their narrative by affirming their identity in the present and envisioning a possible futur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written life narratives as well as research with one group of writers, a case is made for autobiography's power as an instructional method to bring new light to the past and deepen our sense of self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17.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makes a cas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s as major focus for career planning. Narratives can be seen as an appropriate compliment to the analysis of objective test data that has dominated our practice in the past. Narrative is described as an approach for career counselors to understand clients' vocational experiences and future plan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of a career narrative are explored, and emphasis is placed on co-authoring a career story that is subjectively meaningful and objectively sound. The client'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eer story is given importance as being pivotal informa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career counseling. Five key interventions are described from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9.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健康具有层次性,人格健全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就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其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围绕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我们已开展了系列心理学实证研究,继续研究应:1.理论观点要正确;2.研究方法要有突破;3.教育实践要见成效;4.课题水平要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