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强大动力。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应从认知、情感、体验、活动等方面进行,并进行多元化评价与鼓励,让学生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3.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实现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电脑制作活动辅导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作者分三个阶段作了尝试:基础性课程阶段:激发学生乐学精神;发展性课程阶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情感体系;研究性课程阶段:让学生成为创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活动学习观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借助活动这一中介,学生主体与周围现实世界都得到发展。在活动学习视野下,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元活动形态。遵照课程改革发展人之根本理念,人是教材结构建构之根本。因而,以"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为两大主线建构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结构迎课程改革之势、合课程自身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6.
教材程序结构作为教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与教活动的进程,影响学生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信息技术教材程序结构的既有研究相对较少,教材表现也相对单一,而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材要聚焦于学生之为人之发展。活动学习观将活动定位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并且强调学习与活动的同一。因而,引入活动是课程与教材发展的必然需要。活动学习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活动呈现出多种具体表现形态,同时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和发展历程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还表现出其特有的"信息活动"与"技术应用"二元活动形态。本文基于活动的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构了信息技术教材的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上课了,学生和老师"捉迷藏"、"打地道战",师生双方筋疲力尽、矛盾重重。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这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一种是死搬课本,教师按书本上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一遍,然后学生"照葫芦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崭新的课程,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大领域,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课程本质上说,信息技术课程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黄尚军 《广西教育》2012,(18):56-5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评价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与思考。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性质认识的问题现象一:开学初的初一信息技术课上,当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而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误区通常把整合看成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轻学科能力,忽视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我们倡导以研究型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整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程是真正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原则的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真实可用的信息技术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在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生存能力。具体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互联网、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常用软件应用之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Office系列软件的能力,掌握该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是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尽力让信息技术"装扮的"更像课程教学,而是要超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条件性要素,从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出发来考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和路径。聚合和推送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课程资源匮乏及共享问题;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机分工,提升教师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中的贡献力;创建适合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为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环境支持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比较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宽松的氛围,以"问题"为探究式学习的载体。那么,怎样设计信息技术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我们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模块,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初中《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单元为例,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从资源开发到教学实践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以期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内在价值、内容开发及其有效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彰显课程人文精神。该教学实验研究采取不等控制组设计,经过教学处理之后,实验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价值体现在"体验""反思性实践"、促进"开放、合作"的学习文化形成等方面;其内容开发向度在社会、学生与特定的"课程事实"三方面有其具体涵义;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