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开的日记     
家里有一本公开的日记,日记的主人是女儿和我。 女儿自上小学后,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很多时候不等你开口,她就已经像小弹珠一样蹦个老高了。一和她说事她的态度就像助燃剂,总会激发我地愤怒,母女间的战争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几个回合下来,我的目的没达到,反被她称为“更年期”、“母老虎”。  相似文献   

2.
孩子别哭     
吃饭时我发现女儿一直不高兴,闷闷地喝着羊汤,嘴翘起老高。“怎么啦,是不是班里有什么事?”我们一家三口始终像朋友一样,她有什么事都会跟我和她爸爸说。“妈妈,我没想到我们班同学竟然那样!”她的眼泪已经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噼里啪啦往下掉,我的心好疼。“怎么啦?别哭,跟妈妈说  相似文献   

3.
一个星期五下午,读小学的女儿哭丧着脸放学回来。我忙问她怎么了。她嘴撅得老高,满脸的不高兴:"老师让我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是《她真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4.
攀比     
女儿自懂事起就喜欢攀比。在家里,她和大人比。我买了一套所谓高级西服,妻子夸了我几句,她的小嘴马上就撅得老高;我买了几本书,她也要买几本。在学校她和同学比,见人家的书包比她的好,学习用具比她的漂亮,她马上要求父母给她买更好的,达不到目的不罢休。为这事妻没少发脾气,甚至还有过“棍棒教育”。然而,打骂过后,妻又心疼,又内疚,于是,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有一次,她匆匆跑回家,开口便问:“爸爸,科长大还是主任大?”我干了几年的社会工作,还真是头次听说这个问题,想了想说:“那要看什么样的科长和主任了。”“像你这样的科长和班主任比,谁大?”女儿睁大了眼睛说。我拍拍女儿的头说:“当然是班主任比爸爸这样的科长大  相似文献   

5.
“恬恬,快来吃饭!”我端着饭碗来到女儿面前。“妈妈,我不想吃。”女儿还在摆弄着她的积木,头也没抬。“快点,妈妈下午还有事!”我不由地提高了嗓门。“我……”女儿还想说话,我已将一勺饭送到她的嘴边,她只好将话打住,不情愿地张开了口。“哇!”她将刚吃到嘴里  相似文献   

6.
我想到有母亲的日子,实在太幸福了。而我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相似文献   

7.
九、“规矩”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记得女儿四个月大时,我曾将她托给一位老太太带。有一天,她抱怨说女儿把她放在床边的报纸都撕碎了,不得已只好把我女儿的手给控制起来。其实,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是一种探究周围世界的渴求。不仅不能限制她,而且应该鼓励她,为她提供方便,创造机会。于是,我准备了许多花花绿绿的过期报纸、画报等放在女儿身边。女儿总是先把纸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一番,甭管她是否看得  相似文献   

8.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9.
陈少华 《班主任》2005,(11):14-15
又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了,看着操场上空那么多斑斓的风筝,耳畔又响起了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风筝喜欢什么风?"那天风很大,女儿手中的老鹰风筝一下子就窜得老高老高,可她还来不及欢呼雀跃,就觉得手头一轻,"老鹰"随着一阵疾风"优哉游哉"去了.面对一脸怅然一脸困惑的小家伙,我的内心也怦然一动:我的手中又何尝没有过断线的风筝呢?  相似文献   

10.
女儿的财富     
女儿小时候常会说出一些让人吃惊的话,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事,我将那些幼稚可爱的言行一一记录了下来,保留至今。女儿说,这些都是她的财富——“童真童味”。下面摘录几则:起火了一天早上,我给女儿洗脸时发现她的上嘴唇肿了,有点破皮,便问:“你的嘴怎么肿了呢?”她不加思索地说:“我的嘴起火了。”逗得我们哭笑不得。喜欢谁一天晚上,我们到海边散步,女儿问:“爸爸,你最喜欢谁呀?”爸爸说:“从心里说,我最喜欢你。”谁知女儿听了以后很迷惑地问:“那从胃里说你最喜欢谁呢?”孝顺妈妈午饭时我给女儿剥虾吃,我剥一只她吃一只,我开玩笑说:“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聪明、活泼、天真、有趣、但并不漂亮的女儿。记得女儿出生的那天,当医生将那小小的“红包袱”放在我面前时,我简直无法相信她就是我梦里所求的女儿。望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一天一夜的“苦难”和几天来的“艰辛”荡然无存,甜蜜和自豪涌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12.
“嘟——”老爸懒洋洋地倚在沙发上,嘴噘得老高,开始发送他的噪音信号。“知道了啦!”我无可奈何地把遥控器拿给他,“嘟什么嘟,自己不会去拿呀?”“我女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啦?我只不过嘟了一声,你就知道把遥控器——拿给我啦。”  相似文献   

13.
“三八”妇女节到了,借此奉告女同志一句:警惕甜言蜜语。“小姐,你真漂亮。”一个男人漫不经心地说。“是吗?谢谢!”这位小姐立即喜上眉梢、容光焕发,而且真的以为漂亮起来。男人的一句甜言蜜语,成了抹在她脸上的美容霜。甜言蜜语是男人对女人最常用的一种礼仪表达方式。那么,男人为什么总是那么爱说甜言蜜语呢?最好的解释是:女人爱听。对于女人来说,你可以不送她玫瑰花,但必须说她长得很漂亮;你可以不给她钻戒,但必须说她打扮得很俏丽 ......男人的甜言蜜语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女人维持生命的第四种要素。一位诗人评…  相似文献   

14.
放小鸟     
一天,女儿在做作业时犯了愁,便托着腮帮思考起来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在做填空题:“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她已经做了几个,如“(做)游戏、(扫)地”等,令她犯难的是“( )小鸟”。看她为难的样子,我随手做了一个动作:一把将小鸟捉住。女儿说:“啊!捉小鸟?”我点了点头。她想了想,摇了摇头:“不好,不好,我们要保护小鸟,不能捉小鸟。”听了女儿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用她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爱你80次!”但是,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100次!”女儿是想借助她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于一个才会数到20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相似文献   

16.
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在家里用电话通知一位“社会妈妈”,第二天和我给她联系的三个孤儿见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打电话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记在了心里。这不,我刚放下电话,女儿就开腔了:“妈妈,那三个孤儿都没有爸爸妈妈,她们吃什么、穿什么?”五岁的女儿有种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我很耐心地将三个孤儿的大体情况向她“汇报”了,并且告诉她:明天的那个阿姨只能选一个孤儿当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17.
女儿今年4岁了,新学期我把她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希望幼儿园。开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小脸蛋总是阴沉沉的不高兴。全家人为了不至于给她增加心理压力,在女儿面前都绝口不提丝毫与上学相关的事。一天放学回家,女儿竟神采飞扬,满脸笑意,心情好得不得了。真令我好生奇怪,出于职业的敏感促使我急切地向女儿问其原因“:明天休息吗?”“不是。”“当上班长了?”“不对。”“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真笨,看这儿,女儿调皮地向我举起了她的小胳膊,噢,女儿的手腕上多了一块红色的“表”“。这是我们老师给我画的,我们老师对我真好。”女儿自豪地…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其他方面都还可以,就是做事磨蹭。为此,我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生活。一天吃饭时,我说:“今天我们三人比赛,看谁最先吃完得第一。”在我和先生的“谦让”下女儿得了第一,她很高兴。以后吃饭比赛时,为了让女儿高兴,每次都让她得第一,女儿吃饭的速度果然比以前快了许多。见这一招管用,我们又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洗脸、刷牙、穿衣中,女儿自然都是第一名。 好景不长。一天,我急着去上班,女儿却抱着我的腿大哭不放。原来,我一着急吃得太快抢了她的第一。后来我发现,只要她得不到第一就会大闹一场。听到我表扬其他孩子,她也会很生气,专挑别人的不是。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中午,我在厨房包饺子,女儿抢着要和面,也要试着包饺子。我不允许她包饺子,她硬是要做。在气恼之下,我举手从后背打了她一下,将她拉到了厨房外面。女儿在客厅里哭了。吃过午饭,我和女儿说好,要她呆在家里,我去商店买东西。一个多小时后,我回来开门一看,女儿的脸上、手上、身上沾了很多面,成了“小面人儿”。女儿满脸笑容拉我走进厨房,兴冲  相似文献   

20.
周末,我带女儿在街上玩。忽然,女儿兴奋地喊道:“秦老师好!”便跑过去。我循声望去,女儿幼儿园的秦老师已蹲下身子,张开双臂将女儿揽入怀中,亲切地说:“黄冠好!秦老师带你去玩好吗?”女儿拍着手说:“好好好!”女儿今年4岁多,性格活泼,见熟人很热情。看着师生俩一起快乐地游戏,我想:幼儿园的孩子对老师就是亲热。又一次,我带孩子回家,看见女儿的班主任迎面走来,我提醒她:“蔡老师来了!”可是女儿没作声。这时,蔡老师走近了,叫道:“黄冠。”可她仍没作声。我尴尬地俯身说:“快向蔡老师问好!”她这才不情愿地吐出:“蔡老师好。”遇到两位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